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央行平衡薄弱领域 关注三农以及小微企业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2/22 21:08:50 |
|
1亿元投给大国企可能不痛不痒,但100个100万元却能救活100家小企业,解决几千人的就业、生存问题。 庞大的金融市场资源和“三农”等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如何令二者有效对接将成为人民银行新一年的工作重点。 日前,人民银行召开的金融市场工作座谈会议透露的信息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2012年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和信贷工作的主线。根据会议的内容,新的一年人民银行将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提升信贷政策导向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地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各类金融机构设立了一批专门的组织架构、研发针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投入到“三农”、“小微企业”等之前关注缺失的领域中去。因此根据上述会议内容的描述,可以期待新的一年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组织和新产品在监管的引导下面世。 很多农村领域的工作者认为,目前很多的做法只是在争取这些领域能够拥有和其他领域相同的关注,但是,由于“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基础较差,因此还需要有更大的关注和措施。 根据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1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比上年末下降4.3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3.10万亿元,同比增长19.1%,比上年末下降10.1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5017亿元,同比少增86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年末低9.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2452亿元,同比少增1640亿元。 可以看到,无论是农村贷款总量,还是分科目的农户贷款、农业贷款,这些涉及“三农”信贷资金的增速同样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虽然农村贷款和农户贷款增速仍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但是紧缩的环境似乎没有对这些薄弱领域网开一面。 “去年上半年额度很紧张,我们省里有几家农信社还因为投放超过指标而被惩罚,但这些资金都投的是‘三农’等薄弱领域。”某省联社相关负责人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那些原本状况较好的领域,紧缩最多不过是令其勒紧裤带过日子,然而对于原本就薄弱、就失衡的领域,一小部分资金的缺失就可能直接会和存亡挂钩。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浙江等地的小微企业有时候就会因为几百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的过桥资金缺失,转身寻求高利贷,甚至是无奈倒闭。 “1亿元投给大国企可能不痛不痒,但100个100万元却能救活100家小企业,解决几千人的就业、生存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大型国企几个百分点利润的浮动其实无关紧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协调、引导使这部分无关紧要的资金用到缺口处,这才能平衡整个经济体。 还有专家表示,由于几大涉农的中央级会议都在跨年度时期召开,因此监管机构在每年年初都会提纲挈领地部署一些有关涉农的金融政策,但这些政策似乎缺乏进一步细化政策的配合,导致下半年时,那些总纲领式的文件难以发挥持续的热度。 在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三农”等薄弱领域的落后确实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客观条件,所以无论对于监管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具体的金融机构执行者而言,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正因如此,这些环节和领域才需要更多切实、持续的关注,需要下真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