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食品安全无零风险有零容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2/2/11 15:48:07  

 南朔

  针对目前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卫生部已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2月10日新华网)

  三聚氰胺、塑化剂、地沟油、注水猪肉……一连串的名字,直指食品安全的软肋。问题食品频频出现,早已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共议题,每一次发生,都能引发强烈的关注与强有力的声讨。从来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像食品安全问题这样,有如此连续的关注度。就关注度而言,这是一件值得惊奇的事情,但从现实来看,却又无力地抒写着你我共同的悲凉。

  面对食品安全,很多专家有真知灼见,我们也不断建言献策,一幅百态图逐渐显现。但我们草根,总是占据不到话语权的最高点,于是专家关于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网络的建议,便瞬间上达,而这也在最近两年内快速发展,逐步覆盖全国。这是件值得欣喜的事,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这不过是一个新起点而已。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之于问题食品就如同“法律”之于犯罪,有法律人就不犯罪么?显然不是,同理,有这样的一个检测网络,也不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从此以后便不会再发生。

  可以说,检测网络的全覆盖,是一种技术手段的发达,但完全的技术依赖症,是应该摒弃的。正如陈竺部长所言,风险监测评估制度是食品安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如此表述并非“卸责”,而是真实写照,再先进的技术也有自己的盲区。

  但是,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既不是卸责挡箭牌,也不意味着我们对问题食品就无能为力。这意味着,在技术攻关之外,我们还应有更多作为。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零风险”,但绝对有“零容忍”。对失职渎职者的问责,对食品生产流程的监督,这些都是常态的监管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零容忍”。一个安全网络,没有几个人会害怕;但对问题食品的零容忍,会让很多企业家不敢抛弃“道德血液”。

  必须承认,建立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是一种技术进步,这要想达到如期效果,仍需辅之以监督、问责的“零容忍”。不然,再好的技术也只是纸面文章,没有用武之地。据悉,目前全国共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这意味着,总有那么一些地方,是技术暂时无法企及之所,那常态化的监督,仍不能因技术进步而有任何的松懈。技术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锦上添花之举,而基础性技术发挥作用却是一种永恒之道。

  生活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