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农业织好安全网 警惕外资过度渗透中国粮食产业 |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08/6/30 |
|
“目前有些国内的基金,主要是南方的基金,出钱到东北收购大米,出口到香港,再转口欧洲,赚了不少钱。”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资深投资人辜勤华分析说,几年前,国际资本就已向中国农业产业大举渗透(6月29日《中国经营报》)。 我国始终把农业确立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把粮食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但是,我国粮食安全绝不是高枕无忧。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低或赔钱;农村劳动力与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这些,都还需要积极解决和应对。 目前,除了曹建海所说的国际热钱钻国内外粮食价差空子的做法外,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国际资本直接或者间接对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的控制。据曹建海透露,高盛控股了河南双汇这个中国最大的屠宰公司;中国最大的两家制奶业,蒙牛与伊利,同样让外国资本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中国在新加坡上市的“大众食品”更是新加坡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它的控制力也在外资手里;早在2004年,德国的DEG就介入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G海通;据对外经贸大学的一项调查指出:“目前我国最大的93家大豆压榨(炼油)厂中,60%都已经被外资控制”……更可怕的是,现行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存在很大漏洞。该条例规定“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在该体制下,个体经营户只要具备相应资格就可以买粮卖粮,而且只有买卖的下限,没有上限,如果热钱收购一大批具有采购资格的公司,就可以合法地大举买卖粮食。 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吸引外资的开放政策,但是,在吸引外资上我们必须织好安全网,既不要在筑造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坝堤时给灌涌留下空子,又决不能让热钱在坝堤上打洞。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制定农业以及相关产业、企业外资兼并、入股办法,基本原则是外资不能处于控股地位。同时,密切关注热钱流向,密切关注粮食流通和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