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朱卫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菜篮餐桌日益丰富,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日前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度采访。(一)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须臾不可放松,其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又接踵而来,一桩桩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着人们的胃口,并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全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这样的疑虑,食品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我们还能吃什么?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恶性事件,质监、工商、公安等多部门携手作战、重拳出击,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多次专项治理,狠狠打击酿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端掉了一大批黑厂家黑作坊,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为老百姓放心消费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为众多守法经营的食品生产企业拓宽了公平竞争的天地。
济宁资源丰富,山区平原湖泊所构成的诸多优势,为农林牧和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拥有了与产粮大市、林果大市、畜牧大市、渔业大市相匹配的中国大蒜之乡、中国麻鸭之乡、鲁西黄牛基地、小尾寒羊基地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近年来,我市从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大局出发,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政执法,健全办案机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细化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各环节监管措施衔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构建严密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持了我市食品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向好,连续多年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大大提升了济宁品牌在全国市场上的美誉度,同时也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应该看到高压之下,不法分子犯罪势头虽有所收敛,但由于利益驱动,他们的犯罪手法更隐蔽,作案动作更“高明”,由此带来的危害也更大,食品生产加工源头更是防范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近日在全国食安办主任会议上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以更有力的措施,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有效解决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和惩处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监管执法,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全国上下,在食品加工生产消费领域发起了又一场打假除劣风暴。(二)
既立足质监职责,又依靠政府支持,既坚持严格执法,又注重服务发展,从生产加工源头上防范食品问题的发生是近年来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质量技术监督作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的监管部门,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性上挥出的“一记重拳”就是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依靠地方力量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根据全市食品安全形势,全市质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行食品生产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全市427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法人,面向监管部门、两会代表、新闻媒体、消费者代表等社会各界报告其落实法律责任,实施质量管理的做法,监管部门现场点评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解决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主体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从而达到逐步实现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目的,有效推动全市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得到全面加强。
为加强一线监管力量,市质监部门将食品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强化调度基层食品监管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要求各县级局从近年来录用的优秀公务员中抽调人员充实到食品管理岗位,目前全系统基层局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有214人,统一配备了微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价值26.69万元的办公设备和7辆食品专用执法车。使他们充分发挥身在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严格落实责任,科学开展工作,对各自片区内的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实行分片包干,认真做好排查登记,积极消除质量隐患,及时向市质监局上报相关信息,协同配合开展监督检查,让食品违法行为在济宁“无处遁形”。
先进的装备和法定的资质为我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法》实施后,根据食品监督检验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的要求,市质监部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近三年共争取各级食品监管经费635.04万元,开展省市级食品检验2467批次。担负食品安全检测的鲁南质检中心“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不断强化技术职称能力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包括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串联质谱联用仪、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在内的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有782个产品、209个方法以及27个产品的480个参数通过了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可以承担省食品省监督抽查、省食品检验工资质鉴定培训、企业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全市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济宁市监督抽查、济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及鲁南及其周边地区食品委托检验、仲裁检验工作。
在加强人员队伍和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全市质监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制定了《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食品抽样检验后处理工作规范(试行)》、《关于对四类食品实施重点监管的通知》、《关于加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信息报送规定》等文件,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逐步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档案和黑名单,规范了信息报送、日常监管、和监督检验工作行为。该局每年均与各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年底都要进行目标绩效考核,食品安全作为重点考核项进行计分。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一票否决,对发生失职渎职行为的一票否决。为食品质量安全撑起屏障。(三)
以严格执法筑牢食品安全“长城”,同时不断推动全市食品产业提档升级,这是市质监部门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中的有益探索。为了防止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全市质监部门坚持严格执法,不循私情,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领域的制假制劣的违法犯罪活动,以乳制品、肉制品、饮料、食用油、酒类、冷冻饮品、饲料产品和食品添加剂为突破口,集中火力对重点产品和聚集产区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据了解,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全系统共出动食品监管执法人员3453人次,检查食品企业1434家次,日常巡查小作坊184家,发现的56个问题全部得到整改。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各级质监部门还把执法与服务完美地结合起来,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他们以网格化监管为切入点,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一线,运用“上门会诊工作法”全面分析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情况,确定监管类别、监管频次、抽检频次,建立健全了《济宁市食品生产企业档案》。同时还对不合格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督促企业认真查找原因并限期整改。
针对我国乳制品市场近年来出现的质量问题,为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营造乳制品市场良好发展环境,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发文,规范乳制品企业生产条件,提高准入门槛,规定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将依法停止生产。针对这一规定,市质监局抽调10名食品专业技术人员由局领导带队,进驻我市两家乳制品生产企业现场帮扶。他们对《实施细则》每条进行梳理和讲解,对每个关键点进行排查,从管理体系的建立,到实验室布局、工艺流程、设备购置、技术改造、调试安装,从企业化验人员配备,到联系省局培训并获得检验资质,帮扶组实施了全方位跟踪服务,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市两家乳制品企业按时完成核查换证工作,顺利投入生产,确保了我市乳制品质量安全。
提起食品小作坊,人们习惯地联想到:狭小生产场地、前店后厂的生产加工场景。有些食品加工小作坊甚至成了“黑作坊”、“黑窝点”的代名词。然而,存在即合理。食品小作坊作为一种现实存在,如一些民间传统手工艺生产作坊有的还有深远的历史根基,如何面对现实,管理它们,使它们的合理性能够体现出来,并为市场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加强全市275家小作坊的监管,我市各级质监部门制定了“督促整改、有的放矢、规范壮大”的指导思路,把小作坊进行分类梳理管理,帮助其走规范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三年前,任城区一家烧鸡生产加工点靠“一口锅两杆称”在市场摆摊,生产条件简陋,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质监监管人员了解情况后,为他们提供了技术和咨询,帮助他们购买了不锈钢设备,还为其培训检验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由一个即将被淘汰的生产加工点发展为符合条件的小作坊,原来年收入不足3万元,现在年收入已达50余万元,并解决人员就业11人,目前该作坊正在积极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取证后生产的烧鸡将大批量进入市场和超市销售,从而走出了一条“规范生产+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在对食品安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市各级质监部门将规范食品企业视为“依靠质量提升实现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他们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帮助企业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手段保障食品安全。他们还把相关监管信息纳入企业的安全信用档案,大力开展诚信评价,实行信用分类管理,积极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利生面粉”“玉堂酱园”“康泉食品”等一大批“济宁造”食品企业走上了质量腾飞、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轨道。
当前,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得力措施。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大宗食品品种,深入开展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坚决遏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违规问题。同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政执法,健全办案机制,确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惩处从重,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负责制,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细化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各环节监管措施衔接,并着力推动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监管,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构建严密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检验检测体系,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我们深信,在科学发展的旗帜下,在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中,食为安应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