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民日报:11000亿斤粮食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12/5 11:46:19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统计,今年我国粮食产量为11424亿斤。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说,今年全国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预计面积约16.59亿亩,比去年增加1044万亩;平均亩产344.4公斤,比去年提高12.8公斤;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比去年增产约495亿斤。粮食总产跨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均在去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粮食不仅季季增产,三大粮食作物都增产,而且基本实现全国均衡增产,这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东北四省区增产贡献突出。全国31个省份中有 29个省份不同程度增产,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56.0%。

  八连增,得益于“五个给力”。

  ——政策力度前所未有。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四补贴”规模比去年增加14.7%,粮油大县奖励增加40亿元,大幅提高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在防灾减灾的关键时刻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5.8亿元。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赢得了粮食丰收的主动权。

  ——指导服务及时到位。陈萌山介绍,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的生产技术方案,在全国开展稳粮增粮科技服务活动。今年各地浇小麦越冬水面积增加1亿亩,浇小麦扬花灌浆水面积增加6180多万亩,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地膜覆盖技术面积分别增加近3000万亩和600万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增加1.4亿亩次,抗灾增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抗灾救灾扎实有效。各级农业部门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贯穿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强化灾情预测预判预警,及时查土壤墒情、作物苗情和病虫情,因地制宜提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抗灾减灾,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初步统计,今年1—9月因灾损失粮食717亿斤,同比减少26亿斤。

  ——高产创建带动明显。今年全国建设430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50个县、500个乡试点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今年全国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所在县平均亩产高142.5公斤,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亩产比所在县高122.1公斤。

  ——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今年全国主要农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别是北方冬麦区2月下旬冬小麦返青起身和5月上旬抽穗扬花的关键期旱情得到及时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夏旱主要集中在湖北沿江、湖南洞庭湖和江西鄱阳湖等地区,干旱影响有限且较快得到缓解;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等常年干旱多发区降水偏多、光照充足;洪涝灾害偏轻发生,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较弱,对粮食生产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