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是“作秀” 还是勇于承担责任?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11/22 19:16:16  

 日前,北京市各区进行了人大代表的选举。在这次选举中,众多在校大学生的踊跃参选成为一大亮点。这些大学生参选者不仅在现实中努力宣传,更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勇敢表达着自己的竞选纲领,争取到了大量的选票。虽然,最终他们还是没能竞选成功,但对于他们的行为,还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肯定。

  竞选纲领贴近学生生活

  在记者了解中,张诗羽的选票主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这与其身份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审视她的竞选纲领,提出的10个目标中有5个直接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来看:

  首先,是关于增加学生生活补贴和加强海淀区食品质量监督的问题。其主要内容为“我将提议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增加对学生的生活补助,降低学生生活成本。”“同时我将重点关注餐饮业质量管理与检验,保障海淀区居民特别是海淀高校食堂的饮食质量。”

  其次,是关于校园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张诗羽认为:“中国人民大学等一些学校存在着校内设施收费使用学生难以接受的问题。我将提议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将学校体育设施与街道、小区体育设施联合建设,集中资源解决学生和普通市民的锻炼问题。”

  第三,是关于校内行车安全的问题。她指出,“随着私家车的发展,校园内行车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将严格监督减速带是否按法规要求铺设,严格监督校园内超速行驶问题。”

  第四,张诗羽还注意到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公共场所男女厕所比例不协调。她认为:“由于女性上厕所过程相比男性耗时更多。我将提议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相关程序,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女生比率明显偏高的学校的教学楼增置更多的女厕所,以弥补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厕所使用上的不平衡。”

  最后,是关于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她认为:“由于大学校园的半开放性,一些晚归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若我当选为人大代表,将向海淀区人民政府提议将大学校园作为警备夜间巡逻的重点区域之一,也将以人大代表身份向学校提议增加路灯数量、有效使用监控头,保障学生安全。”

  除了人民大学的张诗羽,此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许多著名大学也有同学参与人民代表的竞选。在他们的竞选纲领中,提出的问题也是切乎大学生的利益。如他们还提到自习教室占座问题和校园浴室的喷头维修问题等。

  对大学生参选的态度并不一致

  虽然,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有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的事例。但是,直到今天,这样的行为在许多人眼中依然是一件“新鲜事”,而这也对众多参选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像记者就曾多次联系张诗羽同学,希望能够与她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但结果却是屡屡被拒绝,最后她还表示,“不管您的报纸要如何报道这个事情,最终如果因为我的回答变成对学校的一种攻击(当然你我都知道不是攻击)或在某些领导眼中成为一种抹黑,那即使我自己不在意,但我不得不考虑这会给我们学院、我所在乎的人带来的压力和责罚。”

  记者随机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六名学生,他们对于张诗羽参选人大代表的态度并不一致。

  有4名同学在选举海淀区人大代表时都投了张诗羽一票。其中一位姓李的同学说:“张诗羽同学提出的提纲比较中肯,代表了我们大学生的利益,所以我支持她,投她一票。”

  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的看法。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于同学就表示,张诗羽提出的问题有些实际没那么严重,有些则是凭张诗羽的能力也无法解决的。

  举例来说,校园的体育设施由于受到校园面积的限制,从经济学角度看,它们只能是“稀缺物品”,通过收费来避免“公有地悲剧”,不然完全免费会导致混乱。至于校园安全问题,于同学认为是大学生与学校保安处交流不够。“校园内有很多报警器,可以直接和保安处进行联系。保安处也给出承诺,晚归的同学直接可以拨打电话要求‘护航’,只是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或者没有这样去做罢了。”

  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更指出,由于全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5年,而大学生是流动的,并且毕业后不一定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所以很难完整地代表选区的利益。“所以,个人的观点是,不能认为各行各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社会上有成千上万种职业,如果每个职业都要有人大代表,这是不现实的。”

  他认为,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并不是指职业的广泛性,而是体现在意见的广泛性上,也就是要集中社会上的多元意见。“而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组织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学生参选是公民意识的觉醒

  虽然大学生参选人民代表面临诸多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些大学生竞选行为只是“做秀”,或者是通过竞选人大代表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的阅历,从而便于找工作。但是,更多人却对这一现象给予了支持和肯定,认为其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的一些观点有:

  首先,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是实践宪法所保障的公民权。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满足上述条件的大学生都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群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相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选举机制也不够健全,社会各方一般认为“学生的职责是学习,其余活动都是多余”,这使得大学生行使政治权利往往十分有限,多数停留在动员投票的层面上。因此,部分大学生能自主地以候选人的身份参与人大选举,积极行使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政治权利的行为,是其公民意识觉醒的体现。

  其次,大学生参选人大代表有助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大学生是具备知政、参政、议政能力的。同时,大学生拥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和确定的社会职业,因而也没有“既得利益”,从而也就能够更客观、公正地看待、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履行好督政的职责。

  第三,有助大学生成为现代公民。大学阶段正处在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固然多种多样,但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相关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媒体来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利用网络作喉舌,并将此作为最现实最可靠的一种途径。这使得大学生常常徘徊于真实与虚幻之间,造成对现实生活中政治参与的冷漠现象。如果大学生能够通过参选人大代表这种方式直接参加政治生活,从事政治实践,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现象,同时还能在政治实践中提高了大学生统筹各方的能力,而且通过质询权、提案权、建议权、批评权等的行使,进一步加深对现实政治运作及国情的把握,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独立、负责、理性的现代公民。

  声音

  “公民权利构成了实现民主的基础。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牢牢地抓住自己的权利更重要的了,民主,不是为了选几个好人来照管我们的生活,而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不是说:给我权力,我将帮助你们做你们希望的事;我只是说:投我一票,我将力争更可靠的权力回到你们自己手中。”

  ――1980年,一个年轻的中国大学生在竞选人大代表时说。

  “我参选”是在表达我们的声音和伸张我们的权利,就是在捍卫作为公民的尊严和自由

  ――2003年,大学生明亮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2003年北京昌平区人大代表选举所说。

  有人说,你们参选人大代表能改变什么?我说,我们改变的是人心。

  今天,我们并不求当选,我们求的是表达,我们不求能成为剧院里的主角,但是至少要做一个成功的小丑。

  是的,我相信我们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但是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我们没有理由悲观,也没有资格悲观,我们只能义无反顾。

  ――2011年,大学生参选者小金发在人人网上的竞选宣言 “青年人的政治参与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出对传统政治活动个体化与社会化参与共存的倾向。比如网络政治,奥运境外火炬传递,青年群体普遍表现出主观自觉性。这种自觉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方向。但这种趋势将带来新的挑战。一是主流社会的、党和政府组织的政治活动如何吸引青年参与?另一个就是青年如何在整个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自觉提高公民素质,学会在法律的框架下,积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各种诉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 对于大学生参选人民代表褒贬不一。我认为,通过这种理性的、合理的方式参与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表达自己的民主诉求是很值得肯定的。这一做法,

  比很多年轻人一边在不懂得历史、不了解国情的前提下在网上轻率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一边又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宪法赋予自己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要强上不知多少倍。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能单单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谈话、党中央等文件、人大代表的提案等自上而下的方式,同样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到民主建设中来,而积极认真负责的参加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包括选举和被选举)就是公民参与民主建设最直接的方式。”

  ――大学生小鲁宁的博客 我认为作为中国公民,法律赋予我们选举与被选举权,而这不仅仅是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作为大学生,我们已经渐渐开始接手这个国家很多事物,我们迟早是这个国家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越早的接触这些事物越有利于我们的成熟与进步。当然,大学生一直是在校园这个半社会性质的世界生活、学习和成长。对于真正的政治环境知之甚少。但是,我们不能因此犯因噎废食的错误啊。

  这个世界是由那些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发现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我们的时代需要先行者,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探索中体现出来的。我愿站在他们启程的路边给予支持或者祝福。(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