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壮阳药超八成为假:规则阙如背后的边缘化之殇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11/18 10:08:21 |
|
摘要:目前市场上假药里的非法添加行为屡禁不止,制假水平已超过检测水平。中国性学会前会长徐天民教授称,调查显示市场所售壮阳药超八成为假药,几分钱一粒的壮阳药几经倒转,身价飙升数十甚至数百元。 目前市场上假药里的非法添加行为屡禁不止,制假水平已超过检测水平。中国性学会前会长徐天民教授称,调查显示市场所售壮阳药超八成为假药,几分钱一粒的壮阳药几经倒转,身价飙升数十甚至数百元。虽然有多个部门管理,但性保健品市场却钻了法律与管理的空子(11月17日《新京报》)。 “市场所售超八成为假”。尽管,囿于传统文化惯性和国人“谈性色变”的心理顾忌,在公共语境中,性保健品注定总是以边缘化的角色示人,但这样的数据还是足以令人感到沮丧和恐慌。 行业的失范总是伴随着各种形态下的监管失察:或是显性的监管乏力,或是利益寻租下的选择性执法,抑或“九龙治水”下的执法尴尬。如是监管败绩无疑都可以被追诉到管理者的不作为。而很显然,当执法规则一旦缺失或滞后,再谈加强监管都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不幸,保健品市场的管理恰恰陷入了一场规则难觅的猫鼠游戏之中。 面对性保健品市场的灰暗无序,监管掣肘可归纳为两则:一来,相关律法阙如已久。《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凡标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都必须由卫生部核准”。然而,在卫生部核准的保健食品的22项功效中,“改善或提高性功能”一项依然空白。二则,由于行业法规的空缺和无视,相关领域的科研积极性受到较大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假药制造商的制假水平大大超过管理方检测水平”这一执法尴尬。 规则的缺失之痛,消解的不仅是监管的热情。另一端,在“破窗效应”的肇始下,低门槛甚至是无门槛的准入机制,倒逼了行业规模的不断膨胀,致使市场黑幕越发深沉,而这,又反过来,提升了监管成本。由此,“八成为假”的市场行情只能是注定的流弊恶果。 “性”在中国人的传统情结中一直被赋予神秘色彩,性保健品的负面泛滥也难逃此因。这从官方在立法和管理上的暧昧态度可见一二:1997年以前,卫生部认可的食品保健功能中有“改善性功能”一项,后来被删除。政府在立法上的如此纠结之势,无疑助推了性保健品继续以边缘者的姿态野蛮生长。 关于性,不同的社会形态和阶段,注定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相待之道。然而,需求旺盛催生出灰色市场的繁荣,已经投射出社会观念革新与立法滞后的落差。在社会文明和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对于性以及其附着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理应有更为理性与开放的态度。这不仅关乎社会价值的引导,更关乎市场秩序的保障。于性保健品市场而言,政府和立法机关有必要拿出明晰的制度予以规范。否则,规则缺失背后的边缘化之殇,将衍生更大面积的市场和社会痈疽。殊不知,今时今日的暧昧不定,既是对市场溃败的纵容,更是对正常市场的阻滞。□朱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