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产地中国却标注进口 假洋奶粉市场横行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11/8 14:46:22  

市场上不少奶粉都称原装进口。记者 卢斌 摄



   昨天,市民邵女士反映,她想为刚出生不久的孙子买几听洋品牌的奶粉,可跑了不少超市、商场发现,一些假洋奶粉市场横行。邵女士认为,这些穿“洋马甲”的假洋奶粉很具有欺骗性,希望有关部门好好管一管。

  市民

  想买洋奶粉却遇假洋鬼子

  一周前儿媳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给孙子买什么品牌的奶粉让邵女士犯了难。邵女士跑了南京市不少超市、商场发现,市场上多是一些假洋奶粉。邵女士说,许多品牌有一串串英文字母组成的洋名字,部分标注中文名字的品牌,也颇具洋气,可仔细一看包装标注就露了馅,标注进口,却产地中国;标注奶源进口,号称原装进口,再往下看,制造商在中国。

  市场

  穿“洋马甲”奶粉价格高

  针对邵女士所反映的情况,昨天上午记者到南京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场进行了一番调查。

  在南湖路上某大型超市的奶粉专柜,销售小姐将记者带到号称洋品牌奶粉柜区,频频介绍称,这些品牌都很好,有奶源进口或原装进口等。

  记者发现,所谓洋奶粉领域,打着“进口”旗号的奶粉品牌数不胜数,不少品牌奶粉宣称产地英国、荷兰、美国等。有的品牌宣称“奶源进口”,有的号称“原装进口”,有的名字起得洋气十足,自称荷兰或英国品牌,可是再往外包装下面看,这些洋气的奶粉,生产商为湖南长沙、广东深圳、山东青岛等地。

  两年前,一些媒体称澳优奶粉疑似“披着国际化外衣的‘假洋鬼子’”,公司总部实际上是湖南的一家贴牌商。后澳优方面重申,其奶源100%进口,国内分装。并称澳优奶粉是“国外产品与本国品牌相结合”的国际化企业。昨天在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在超市、母婴店等销售场所,销售人员对于澳优奶粉的中国身份仍然态度含糊,向市民介绍仍为洋奶粉,甚至称澳优“绝对是外国品牌”。

  调查中,记者发现穿“洋马甲”的奶粉,不仅洋气十足,而且价格很高,一听同规格的奶粉,价格几乎是国产奶粉的三倍以上。

  业内人士

  揭秘假洋奶粉生产套路 

  在南京一直从事某国际奶粉品牌工作的赵女士,对穿“洋马甲”的奶粉生产套路很清楚。她告诉记者,假洋奶粉套路很简单,主要是国内企业到国外某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个商标或空壳公司,然后以授权或与国内企业合作的形式,对产品重新包装,在国内销售,国外没有制作工厂。国外注册后,再编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洋品牌就诞生了。

  她说,去年被曝光的“美国施恩”就是这种情况,所谓来自美国的施恩,不过是广州雅士利在美国注册的一个空壳公司。目前从奶粉行业来看,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法国、美国是注册的热门国家。有了洋身份,商品价格就可以标高。而“假洋鬼子”在国内消费市场层出不穷,与国内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有关,这也导致部分商家钻空子造“假”。部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市场,将自己包装成洋品牌,在售价上也追求“贵”价,从而获取暴利。

  提醒

  看奶粉条码难判断产地

  记者在网站发现,有网友发帖将奶粉中的“假洋鬼子”罗列出来,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也有网友说,在各种洋货的包装下,单凭消费者很难分辨洋品牌真假。

  赵女士说,要完全了解品牌的国外公司情况,确实有点难为消费者,不过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美国的奶粉都需要获得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消费者可以查看这个认证。假洋品牌横行,真假难辨,有网友就发现奶粉包装上的条码或许可以分辨。于是一种条码辨识奶粉原产地的方法在网上流传。

  商品条码相当于产品身份证,它能够保证每一家企业的每一类商品项目的编码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且全球通用。商品条码一般由13位组成,前3位代表国家,比如000-019代表美国,490-499代表日本,690-695代表中国,760-769代表瑞士。

  记者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了解到,靠这种方法辨识不完全可行,条码的前三位对应的是商品的注册地,而不能代表商品的原产地。进口产品可以使用该产品境外注册的商品条码,也可以使用境内经销企业或者代理商注册的厂商识别代码及相应的商品条码。

  无奈

  法律尚“管不了”假洋鬼子

  目前国内市场普通存在“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商家也在极力营造洋品牌“高贵”、“优越”,这致使假洋鬼子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奶粉行业是这样,其他服装、家具等行业也都是这样。尽管从法律层面上,假洋鬼子们并没有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消费者感受上却有受骗感。

  为此,江苏长三角律师事务所杨朝江律师指出,从法律层面上来看,穿“洋马甲”洋气十足,企业的做法是否合法他不好下结论,但从目前的国内法律来看,对其做法并没有禁止。他认为,在人们广泛理解的假洋品牌这类产品中,除非它们涉嫌虚假宣传,如像达芬奇,宣称家具原产地为意大利,实则是保税区一日游,可通过司法渠道进行追究,否则无论消费者、监管部门或法律都无法对其有作为。

  “事实上,对于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假洋品牌泛滥现象,我国相关法律和监管都无可奈何。”杨朝江律师说,目前“假洋品牌”的概念还很难确定,不太好定性,许多中国知名品牌同时也是国际知名品牌,有的企业是为了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有的则是迎合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消费心理,就注册了有“洋味”的品牌,消费者很难仅从名字来判断是否为国产品牌。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成立专门课题组,正在研究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