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金乡县农业开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10/28 17:07:57 |
|
人民网济宁10月28日电 金秋十月,正是大蒜种植的季节,金乡县到处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10月20日,笔者驱车来到该县化雨镇农业开发区,一幅现代农业示范区画面展现在眼前: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这就是该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核心,坚持把创新融入到农业综合开发的全过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现在老百姓浇地真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水泵、水带了,现在只要一按电钮就出水,一方地一个人就能干,省时省力又省钱。”该镇王楼村村民白树田大爷笑嘻嘻地说。 据调查,老人所说的一按电钮就出水指的是该县首创的在农业开发方内新上的隐蔽式地下节水灌溉系统。该系统根据农业综合开发方面积,地块方位不同实施机电井综合配套,新打机井457眼,以280亩地块为一方,两方分设一个总控机房,以总控开关为中心,向四周地块辐射,配装地下电缆、潜水泵、三级用电保护、PVC节水管道,每个出水栓控制面积6-7亩地,农民群众需浇地时,只需到总控机房打开电源,打开自家地头的出水阀门就可以直接使用。隐蔽式地下节水灌溉系统建成后,原来由农民以户为单位灌溉转变为如今所有地块可以同时灌溉,亩均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20元降低了8元,亩均节省支出12元。 该县化雨镇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挖沟卖土的办法,开挖疏浚沟渠148.6公里,修建生产桥涵727座,埋设PVC管道175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3条,安装160千伏安变压器13台套,铺设地下电缆16万米,开发治理中低产田1万亩。同时以晨雨菌业食用菌基地为依托,带动了60多户农民加入晨雨食用菌合作社,发展金针菇、香菇、灵芝、木耳等食用菌生产,亩棚效益均在4万元以上,土地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项目区群众收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200元以上。该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坚持同“村村通”公路有机的结合起来,新修村村相连东西主干道3条,南北路9条,地块间沙石路58条,切实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现在我们下地更方便了,以前一到下雨天门都出不了,现在地块间全部修上了柏油路和沙石路,阴天下雨也不影响去地里干活,真要感谢咱国家的农业开发好政策”,旁边的王发财大爷补充道。 该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还十分注重抓好土地治理和改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今年的大蒜秋种时节,组织县农业部门到开发方内对每个地块都抽取了土质样本,化验分析出每块土壤所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并建案归档,聘请有关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施肥,大大节约了农民的施肥成本。据了解,“测土配方肥与普通化肥相比每吨便宜200元左右,但效果却绝对占优,同时常规施肥每亩利用率为60%左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后,肥料利用率可达到80%左右”,测土配方施肥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大蒜和小麦平均亩增产100公斤左右,蔬菜平均亩增产70公斤左右。现在,测土配方施肥已成为农业开发区内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在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的同时,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该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学理念,邀请市、县园林工程师结合开发规划设计了绿化方案,采取乔灌结合的方式,新栽植防护林木15.8万多株,护坡杞柳55万墩,银杏、大叶女贞、榆树等绿化观赏苗木5000棵,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发挥了较强的沟路坡管护作用。傍晚时分,开发方内三五成群的农民群众在田间散步、话家常,此时的开发方已成为农民群众休闲的农业生态公园。 近年来,该县坚持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并重方针,先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5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个、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1个、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0个,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项目区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桥涵、PVC管道、变压器、低压电缆、机电井泵房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同建 田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