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兰州 5000家餐饮店挂起脸色牌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5/17 |
|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5月16日,记者从兰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了解到,自去年9月份启动的兰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十大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全面结束。结合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如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区域监管责任制,以加大社会监督为核心的有奖举报制度等。尤其是在餐饮业推行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制度,更是用形象的“笑脸”、“无表情”、“苦脸”三种图标代表餐饮门店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据了解,截止目前,我市首批已有5000多家餐饮店率先挂起“脸色牌”。 管理新招陆续“亮相” “笑脸”表示餐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无表情”是指食品安全状况一般,“苦脸”则表示餐馆食品安全状况较差。消费者进餐馆消费时,可以选择有“笑脸”表情的地点就餐。首批在5000多家餐饮企业、门店推行食品安全等级公示制度,用图标进行食品安全简明评价的举措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好评。“到餐馆吃饭,不可能先跑到后堂看一看。有了‘脸色牌’,消费者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某家餐馆的食品安全状况,这样不仅能督促商家,也是对消费者的提醒和保护。”市民刘军山说。 “这项食品安全等级公示制度,我们将继续扩大推广。从目前的运行状况看,十大专项整治中启动的一系列新政策、新办法收效都不错。”采访中,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滕耀文告诉记者,整治工作中,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长效管理机制建设上都有建树。城关区制订实施《放心猪肉、放心豆制品经销店(柜)建设规范标准》,有效规范生产企业、小作坊、即时制作加工门店的生产经营行为;安宁区落实网格化区域监管责任制,并尝试与数字城管对接,聘请数字城管中心的54名监督员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药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确定2009年度信用良好单位91家、失信单位104家,分别列入红、黑名单予以通报,并积极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进程,对359家药品、医疗器械重点单位实施远程电子监管。 全面“开花” 整治成绩斐然 按照市政府对十大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开展多次全覆盖,无真空的拉网式检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专项整治以来,全市累计检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2.6万家(户),捣毁“黑窝点”331处,吊证和注销许可证87户,没收各类违法食品15.6吨,货值215.5万元。回收销毁过期不合格药械3500多种,货值金额67.6万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330件,有效地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非法生产经营的势头。日前,甘肃医学科学研究所对市场上的小麦粉、豆腐及豆制品、黄瓜、水发产品、消毒餐饮具进行评价性抽验,结果显示:小麦粉、豆腐及豆制品、黄瓜3个品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水发产品合格率为90%,较之2007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消毒餐饮具检测合格率为82.5%,较200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兰州市民对全市食品药品市场的满意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从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对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十大专项整治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看,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认知度平均比2008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食品药品市场放心程度比2008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对政府监管部门工作满意度平均提高了6.1个百分点。(记者 陈 玮 通讯员 张荃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