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大学生人均每月消费多少钱? 你的大学贵不贵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10/4 17:45:40 |
|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一个月花多少钱?开学近一个月来,记者在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华光摄影艺术学院等高校随机调查采访了100名学生,发现泉州大学生人均月支出1000元左右,其中恋爱消费成为支出“大头”;电脑、手机等电子消费成为大学生的消费新习惯;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理财观念,消费缺乏计划性。 物价上涨,生活成本高人均月支出1020元 调查显示,100名受访者的月均支出超1000元,其中60%的受访者月均支出800元以上,1000元以上的有25%。
“物价涨了,这每月花销也只能跟涨了。”受访学生,华侨大学工商学院大四学生李茂认为,节节攀升的物价,导致大学生消费支出水涨船高。“大一时,学生街一份煎饼果子才2.5元,大三时变成3元,现在已经涨到3.5元了;鲜榨果汁去年还卖5元,现在都卖到了5.5元。”李茂说,大一时,家里每月给他800元生活费;大二时,涨到了900元;大四时,由于物价上涨,再加上找工作的需要,生活费也涨到了1100元。 “大学生活开门七件事:吃饭、睡觉、上网、恋爱、犯贱、旷课、补考,样样要花钱。”采访中,不少受访大学生调侃。 恋爱消费成“大头”七成学生月均过200元 调查显示,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消费、人情消费、恋爱消费等占大学生消费支出前五位。其中,恋爱消费占大学生消费支出比近33.2%,成为大学生消费“大头”,七成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超过200元,其中月均300元以上的有55%,超过38%的大学生月均花费400元以上。 黎明职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小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这个月为例,除了在食堂吃饭,他和女友在学校小饭馆吃了一顿晚餐,35元;在客运中心站吃了一顿KFC,花费80元;看了电影《美国队长》,票价80元×2=160元;周末逛街,给女友添了一件秋衣120元;共计花了395元,其他坐车等小的花费尚未计算在内。 走访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平时吃饭、看电影、K歌,已经花销不少了,如果遇上男、女友生日,或者2月14日情人节,或者七夕,甚至11月11日光混节,买礼物,买玫瑰花,送巧克力,那花销就更多了。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谈钱伤感情,谈感情更伤钱啊!” 电脑、手机100%普及电子消费成时尚 调查显示,100名受访大学生均拥有电脑、手机,其中75%的大学生拥有的电脑在3000元以上,80%的大学生表示用过两部以上手机,15%的大学生拥有iphone或者ipad。电子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中的“普及品”。 在调查中,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通讯费在50元以上,18%的大学生月均通讯费超过150元。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利用手机订票、团购、缴费,也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流行的做法。 另外,25%的大学生除电脑、手机外,还拥有数码相机。不少学生表示,就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这“三件套”而言,保守估计就要花掉5000元;有的购置费用甚至达到15000~20000元。 想买就买六成学生不记账 调查显示,与偏高的生活支出相比,泉州大学生相应的理财观念还没跟上,月初“大吃大喝”、月末“缩衣节食啃方便面”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消费的同时,6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或“没有记账的习惯”。
调查中,在“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那么你会”这个问题上,仅有42%的学生选择“放弃”,10%的学生会选择“向父母要钱”,17%的学生会选择“向别人借了再说”,仅仅30%的学生会选择“打工赚钱”。在“你的消费方式为”这个问题上,只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而有15%的学生选择“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及时记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情况,纠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然而记者发现,仅不足三成大学生有记账的习惯。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大二学生告诉记者,家里常常一次性给足5个月的生活费6000元,但他从来没怎么在意过账户还剩多少钱,更别说记账了。于是,在学期初网购、聚餐K歌过足瘾之后,等到学期末,小沈经常面临“山穷水尽”的窘境,有时窘迫得连饭卡都没钱充值。 加强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应健康消费 泉州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张超博士认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以下几个盲点:一、消费结构不合理。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占消费总支出份额很少,与其相反,人际消费、恋爱消费却连年涨升;二、容易陷入“符号消费”,即大学生并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注重商品的交换价值,过度追求名牌,以此来获得地位和尊敬。在社会学研究中,这被称为“炫耀性消费”;三,超前消费,受到一些西方思想影响,大学生缺乏理财观念,超前消费。 对此,张超博士认为,大学生消费,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与当前社会现象、社会风气息息相关。作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提倡健康的消费观;作为学生,要根据自身条件,适度调整规范自己的消费观,把有限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海峡都市报 记者 庄奕烨 实习生 许美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