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能否让母亲的“菜篮子”轻松一些?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5/9 |
|
回归理性,能否让母亲的“菜篮子”轻松一些?日前,全国各地菜价一直居高不下,市场上的“大嫂、大妈”们买菜时总是喋喋不休地叫贵。
商务部商务预报监测显示结果印证了这一点:4月中旬以来,全国18种蔬菜批发价格连续三周上涨,4月26日至5月2日,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3.84元/公斤,与三周前相比,累计涨幅为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4.4%;5月初菜价回落较明显,但仍在高位运行。(5月8日新华网) “母亲节”来临之际,天下母亲们在温暖感受来自各方孝心的同时,想必也在牵挂着市面上的菜价。无须讳言,在当下中国家庭中,一般最先了解肉、菜价格波动的就是我们的母亲。上世纪90年代,一篇《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散文,就是从鸡、鱼肉价格角度揭示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20年过去了,或许年迈的母亲们怎么也不明白,现在青菜的价格,咋就比鸡鸭鱼肉价还贵了呢? 面对疑惑,各路人士给出了诸多答案。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不良天候延缓了露地蔬菜生长期,促使蔬菜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二是农村劳动力价格和尿素、农膜等农资价格涨幅不断加大,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三是大蒜、辣椒当了“带头大哥”,抬高了蔬菜价格整体水平;四是蔬菜交通运营成本增加;五是有“炒菜团”在炒作;六是市场“信息陷阱”惹的祸!答案繁杂,莫衷一是。 市场经济,以价格为杠杆,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笔者以为,正常情况下,当供需失调时,市场就会以价格充分反映出来,从而价格再对供需双方作出调节。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独立于人与社会之外的“真空经济”,它一旦有人为因素介入,就会打破供需平衡,导致价格失真。据有关媒体调查,此次蔬菜涨价,菜农并不承认是受益主体。面对如此尴尬境地,人们不免会问,是谁让菜价失去了理性? 无休止的争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理性也罢,非理性也罢,终究会回归理性,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神奇之处。但是,这个价值回归的过程是曲折的、也是痛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笔者以为,在此回归过程中,政府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机制,加强跟踪监测与数据研究,实现供需主体信息互通;要积极关注困难生活群体,探索实行食品市场价格波动时期生活补贴办法;大力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保证源头供应;同时,还应严厉打击各种利用虚假信息哄抬肉、菜价格的行为,还公众一个理性的消费环境,真正让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不再为“菜篮子”里的青菜发愁。(红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