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春季饮食“三春”各有不同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2/13  

    春天,万物复苏。祖国医学认为:“百草回芽,百病发作”,就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作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人来讲,在春天的旋律中,除了顺应春季升发的特性,饮食还应注意“三春”的不同。

  宜遵循抗病毒原则

  春季是气候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在饮食上宜遵循抗病毒原则。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营养师杜慧真介绍,在春季日常饮食中,一方面应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等新鲜蔬菜和柑橘、红枣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南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绒毛及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另一方面应注意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蛋黄、豆类等。

  宜遵循少酸增甘原则

  《黄帝内经》介绍了季节与五脏、五味的关系,“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祖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春季饮食宜遵循少酸增甘原则。

  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舒展,如果多吃酸味的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甘味食品多属温性,有滋养补益的作用,能滋养人体的阳气。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大枣、栗子、花生等甘味食物,可以健脾益气,防止肝气过盛,避免因“木乘土”造成的肝气犯胃等疾病。同时,春季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的生长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可采来食用,以补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进补宜以清平为主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最易使人患感冒。由于外感风寒,可使人复发旧病或诱发新病。所以,中医学认为,春季的进补应以轻松疏散之品为宜,而厚味、滋腻之品则为所忌。杜慧真主任介绍,春季宜选用既有丰富营养又有发散作用的食物与药物,起到既养生又预防的作用。一般的人,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

  现代医学认为,平补的饮食非常适合正常人或病人食用。适合平补的食物很多,例如:小麦、荞麦、薏米、玉米等谷类,豆浆、豆腐、赤豆、扁豆等豆类,橘子、金橘等果类。有条件的可选吃芝麻、蜂蜜、山药、核桃、大枣、莲子、蘑菇、银耳以及各种海产品、蛋类等。这些食品的性质,以甘平为主,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是性平和缓的补品,适合普通人或慢性病患者长期选用,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质,而且长期食用也不会出现补之不当的偏差。对于阳虚、阴虚、血虚、气虚的病人来说,则应对证选择食物,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所谓清补的饮食,是指性偏凉的食物,如甘蔗汁、荠菜、干品百合、螺肉、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一方面,食用这些清补的食物,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用于身体虚弱、胃弱、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也就是所谓不受补的人;另一方面,这类补品还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阴虚不足或气阴两虚,兼有口干舌燥、体质消瘦、怕热烦躁、低热不除的患者。对于肢冷畏寒、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并兼有阳虚征象的患者,则应忌食。

  特别是仲春之后,阳热上升较快,天气开始转暖,饮食更应选择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食品。

  此外,春季还宜适当多吃些蔬菜、水果,特别要提倡多食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现代营养学家认为缺乏维生素B、饮食过量是诱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应常吃些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圆白菜、春韭、香椿芽、豌豆苗、柿子椒、西红柿、菠菜、芹菜、豆芽、嫩笋等;而水果则以草莓、香蕉、梨、枇杷等最适宜。为了增强营养,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和钙、锌等元素,应每天喝牛奶及多吃豆制品,蛋类、瘦猪肉、鱼、虾仁和鸡鸭、鹅、兔等肉类,也非常适合春季人体健脾升阳的需要。

  药物进补同样应该清补、平补,“平补应以平淡进补、补而不燥、因季而宜为原则”,深圳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张仲海教授如是说。春季进补不同于冬季的厚味进补,春季处于升发季节,也是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旺盛季节,加之天气变暖,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春补十分必要。春补主要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西洋参、白术、淮山药等药材,在补充营养、加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做文章”。又因春季易产生湿热性疾病,在进补时可以用点大清叶、金银花、茯苓、薏苡仁等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以防上火。

  张仲海教授还提醒,保健品以保健为主,并不能代替治疗药品,因此用了要有益且不能伤身,其中补而不燥是很重要的。

    春季饮食养生 “三春”各有不同

  春季饮食,在把握大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三春”的不同特点。

  早春时期,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气温仍然寒冷,乍暖乍寒,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根据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以防阻遏阳气发越。

  杜慧真主任介绍,早春时节,气候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因此,春季饮食宜遵循高热量高蛋白原则。

  除了谷类制品外,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牛奶和豆制品等,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力的功能。鱼、鸡、瘦肉、低脂奶制品所含的酪氨酸是脑内产生警觉的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有助于对付“春困”。

  仲春时节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亢盛。祖国医学认为,肝亢可伤脾(木克土),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此外,山药、春笋、豌豆苗、韭菜、扁豆、菠菜、菜花等,食之也十分有益。又因此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可以适当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用量,减少肉类的食用量。

  晚春时节,气温日渐升高,《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杜慧真主任介绍,晚春时节,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同时应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适当增加青菜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