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长沙黑作坊3年售油20万公斤 产品被认证合格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0/5/3  

猪油“黑作坊”内剩余的油和材料。新华社记者赵众志摄

  4月底,长沙市和雨花区工商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一个肮脏恶臭、无证无照的猪油作坊时,发现这里在用廉价收购的生猪屠宰“下脚料”炼猪油,时间已达3年多。在长沙市查办此案过程中,权威部门出示的检验报告却显示,在这种地方生产的“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 

  >>质疑一 

  见过那个场面,一辈子都不想再吃猪油 

  4月28日,在工商执法人员带领下,记者来到长沙市雨花区五一新村。虽然周边高楼鳞次栉比,但这儿沿街一溜低矮的民房背后还有菜地,是个“城中村”。 

  在“村”里一座二层私宅背后,有个破破烂烂的简易棚。棚内污物、杂物遍地,四处飘荡着腥臭味,成群的苍蝇嗡嗡乱飞。作坊里有两口大黑铁锅,几个黑乎乎的大桶,桶里还装着4月27日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前尚未来得及出售的“猪油”。 

  一位街道办干部说,对这个作坊采取行动时,棚子里还有五花八门、气味和形状怪异的猪下脚料。“见过那个场面,一辈子都不想再吃猪油!” 

  这个作坊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没办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是个“黑店”。 

  这种东西只能炼工业油脂 

  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作坊主周某称,他曾用过冰冻肥膘肉加工猪油。但很快发现用“边角料”炼油才是赚钱门道。他从农贸市场按照每500克1元左右的价格收来“边角料”加工成的猪油,比“有检验检疫证”的猪油价格每500克便宜几毛钱。 

  他的“边角料”,是农贸市场屠宰后的生猪剔除商品肉、骨后剩余的“气泡肉”、猪皮等物。有卫生监督部门专家指出,这种所谓“边角料”,称为“下脚料”更贴切,“这种东西应该只能炼工业油脂。做食用油,恶心啊!” 

  问题是如此肮脏的“黑作坊”,3年多在这里没挪过窝,为什么就无人监管呢? 

  据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最新消息,长沙市公安局食品安全执法大队5月1日对猪油作坊主周某实施了刑拘。 

  >>质疑二 

  “执法监督”作用何在下脚料猪油进了食堂 

  长沙工商执法人员此次现场查获了三本销售“流水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3年多来,这个作坊自行炼制或者外购再转手出售的猪油约达20万公斤,销售收入约140万元。周某每天猪油产量,少则100公斤至150公斤,高峰期可达每天300公斤。而据中国营养学会调查,目前大城市成年人人均每日摄入的食油量很少超过100克,而成年人科学健康的食用油每日摄取量,应为25克。据此推算,周某的“下脚料猪油”,每天被数千人吃进肚里。 

  周某的账本显示,其“下脚料猪油”的买家,不乏一些单位集体食堂。 

  长沙市政府明文规定,大中型餐饮单位需要每日留样,销售和购买过期霉变、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等行为都在执法监督和制裁范围之内。但“下脚料猪油”还是经“熟人”介绍等渠道流入。 

  >>质疑三 

  检测标准怎么了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 

  “下脚料猪油”事件被曝光后,备受各界关注。但4月29日深夜,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具的权威检验机构初步化验结果却是,周某用“特殊”原料,在如此恶劣生产条件下炼出的猪油,竟属于“合格食品”! 

  长沙质量技术检验部门的有关专家指出,长沙此次检验“下脚料猪油”,属于最严格的“全检”。至于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出结果的“微生物”检验,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周某的“下脚料猪油”过了“理化关”“水分关”和“重金属关”,微生物检验通不过的可能性不大。若真如此,执法部门查得轰轰烈烈的“下脚料猪油”事件,始作俑者周某涉嫌的只是“非法经营”。 

  标准太低,太没有技术含量 

  “标准太低,覆盖面太窄,太没有技术含量!”一位参与查办此案的专家说,我国很多食品卫生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食品短缺”时代制定的,很多标准没有与社会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相衔接。此外,与“黑心食品”制造技术不断升级相比,执法检验手段也明显落后。 

  反观执法部门,即使抓了现场,检验机构也无法从抽样的某一项或某一类指标来“定性”其与正规产品的区别。此外,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及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召回、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机制的建立尚在初级阶段,对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原料的使用监管、索证索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方面,还缺乏强制性行为规范。这些漏洞,就导致对“问题食品”的监管形同“牛栏关猫”。不法分子钻营其间,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