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医专家揭露伪中医养生 称多数食物相克不可信 |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9/14 16:19:39 |
|
从张悟本、李一到马悦凌,随着中医养生“骗子”的被揭露,人们开始对中医养生既爱又恨。在昨天中国科协举行的“中医养生”主题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医专家坦言,如何辨别养生真伪不仅困惑老百姓,也同样困惑业内。 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面对五花八门的中医养生说法,揭露了五大“伪中医养生”。 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是不少伪中医养生的伎俩。温长路指出,有人把过去文人著作中一般的说法,或者老百姓的个案、个例一股脑儿拿来都冠以养生的帽子,并且有一些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人人都可以使用,这是造成养生 “一窝蜂”频出问题的所在。 以偏概全,抽象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也造成了目前中医养生的乱象。温长路介绍说,中医讲究辨证认识观,根据不同人、地域、生活习惯、年龄给予不同的治法,这是中医个性化的理念。全民统一吃某种食物是不行的,绿豆是粮食,是五谷重要的成分之一,也是老百姓常吃的食物,绿豆本身没有错,如果全民都吃绿豆,肯定会吃出问题。去掉了中医个性化理念,不符合养生设计。 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时尚的世俗偏见是“伪中医养生”的另外三种面目。温长路说,外国人说中国人有三大怪,男人全是阳虚,要补阳,女人全是血虚,要补血,六味地黄丸成了万能保健药。温长路指出,养生是把补和其他疗法结合,综合治理,包括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气血因素、体育锻炼因素、药物因素等等,并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补的问题要客观对待。 专家提醒 绝大多数“食物相克”说法不可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养生康复科主任张国玺说,现在大家把张悟本和马悦凌的问题都扣在中医养生上“有点冤”。他们一个是下岗工人,一个是护士,完全没有中医背景。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方舟子批判中医“食物相克”、“坐月子”等问题时,张国玺认为大家提出对中医的各种看法并不是一件坏事,他也赞同方舟子的有些说法,比如食物相克的问题,“中医养生提倡的是食物多样化,食物相克并不符合这个原则,市面上绝大多数的食物相克说法都是不可信的”。而方舟子对于中国传统坐月子的批判,张国玺却并不认同,认为有些偏激,“比如他说红糖和白糖的营养成分并无差别,而事实是白糖是红糖萃取出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铁等大量微量元素流失,他们的营养成分并不一样。”晨报记者 韩娜 养生专家澄清养生误区 提出五大类中医养生方法 “当前,养生方面存在的偷梁换柱、以偏概全、囫囵吞枣、瞒天过海、混淆是非等问题需要澄清”、“中医的养生方法成千上万,归纳起来包括精神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药物养生五大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3日下午在北京举办主题为“中医与科学养生”的第8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国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中医主任医师温长路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养生康复科主任张国玺,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与科学普及部主任王奕等中医专家,就社会上的养生热、“伪中医养生”鉴别和科学养生方法与媒体进行交流。 温长路分析称,从当前养生问题来看,以下5个造成民众意识紊乱的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偷梁换柱,把各种说法都塞入养生;二是以偏概全,抽掉中医的个性化理念;三是囫囵吞枣,混淆食养与食疗的概念;四是瞒天过海,夸大药物或食物的作用;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补为上的世俗偏见。 “绿豆本身没有错,如果全民都吃绿豆,肯定会吃出问题。因为去掉了中医个性化理念,也不符合养生设计。”他认为,养生是对人生命、生存、生活状态的改善,养即调养、补养,是对人生理功能的调解,所以养生不能和补划等号。 张国玺介绍说,从中医来讲,养生就是预防为主、让人少得病,中医的养生方法成千上万,可归纳为五大类: 精神养生,通过精神调养的方法(重在养心)让自己的心理健康;起居养生,日常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按照中国古训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食养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营养成分合理搭配;运动养生,适量运动,持之以恒;药物养生,合理服用补益药物。 “中医养生这五大方法中,我们非常提倡前四种,又不花钱,又经济实惠,还没有副作用。”张国玺指出,实在不行再用第五种药物养生,并要根据中医辩证原则,不能随便乱补,这样才对身体有益。 温长路强调,养生就是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刻意养生、盲目养生则会养出毛病来,这不仅会影响民族素质,而且影响国计民生。他希望在养生理念上给国民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和正确的导向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样,养生是人类本能的保护措施,“其实养生并不难,养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就在养生”。(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中医告诉你中秋过后如何养生 中秋假期过完了,相信朋友们不论是探亲访友,或是出外游玩,都度过了轻松的三天。 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变大。所以,当我们过完欢聚的中秋之后,月亮渐渐清减,我们的生活习性也该跟着改变了。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萧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诱发和加重。故养生重点除仍需要预防燥邪损伤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但老年人和平素患有各种慢性宿疾者,则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下面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中秋过后该如何养生。 食养:防燥滋阴,养肾润肺 秋季,气候变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以防燥滋阴,养肾润肺为主。在饮食上,应以少量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剧烈的运动。并应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秋季,暑气由盛而降,昼夜温差大,到了10月左右,暑气渐退,但逢秋老虎发威时,天气又闷又热,这种凉热不定的天气,最容易感冒。 下列有几个食疗方可以预防感冒: 1.生青杨桃5个,榨汁,加入一钱人参粉共服。 2.酸杨桃切片,加点盐,可防感冒声哑、喉咙痛。 3.香蕉一个,加柠檬数片及砂糖,腌半小时后食用。 药养:以养肺、补气、滋阴为主 药养重点放在滋补津液方面,平时可服用人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杏仁、川贝、胖大海等益气滋阴的中药来保养。若容易发燥病,则用生地、百合、党参、麦冬、甘草来预防。 另外,中秋过后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享受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或以哲人的眼光判断自然季节交替所表现的各种景象,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 除对日常生活进行调节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护理:中秋过后应该少洗澡 中秋已过,天气已明显变凉了,但很多人依然坚持每天洗澡的习惯;随着暴晒的日子越走越远,被防晒霜糊了整个夏天的人觉得现在终于可以解放了;再说这时候,离冬天寒风呼啸的日子也还远得很,更有人认为每天护不护肤都无所谓了。其实,这都是误区。 秋季风大灰尘多,人们出的汗量减少,空气十分干燥。此时,人们暴露在外的皮肤有一种紧绷绷的感觉,缺乏弹性,甚至还会起皮。这是由于皮肤水分蒸发加快,皮肤角质层水分缺少的缘故。 1.进入秋季以后,可以减少洗澡的次数。在多风的日子里,如果洗澡过多,会把人身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油脂洗掉。 2.洗澡时选用的浴液一定要选择碱性小的,中性的最好。 3.沐浴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 4.每天必须多饮水,还可以在房内放上一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增加室内的湿度,有需要者每隔数小时可给皮肤喷点水,使皮肤始终处在一种较为湿润的状态。 别用太热的水洗澡。 秋天人们不宜洗澡过多,更不宜用太热的水洗澡,否则皮肤的保护层被破坏后,皮肤更易感染细菌。因此,讲卫生也要适度。 1.不宜过度清洁皮肤,两天一澡为宜。 2.不用过热的水洗澡。我们洗澡如果用较热的水,会让肌肤变得更干燥,出现发红甚至脱皮的现象,这样也不利于适应气候的变化。(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