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保证学生安全用餐 管理上应更给力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1/9/13 21:25:15  

   今秋开学之初,关于孩子们的“小饭桌”又有利好传出,我市的《小饭桌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发布实施。这部规定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小饭桌集体用餐的监督管理,保障学生饮食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见本报9月9日三版)

    这条消息大概会让那些为孩子天天在“小饭桌”就餐而备感忧心的父母们稍稍松一口气,起码每餐的卫生问题有人管理了,出了问题有部门可以投诉了。并且按照规定,小饭桌的经营者必须到食药监部门备案登记,10个人以上的“小饭桌”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这较之前家长与经营者在校门口三言两语间“签订”的口头约定,着实是让人踏实了不少。

    当然在心里多些踏实之余,我想家长们的心里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不甘和不忍。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孩子从身体到心理发育生长成形的高峰,把孩子送到“小饭桌”去吃大锅饭,去睡高低床,这其中大多是家长们的无奈之举。我们身边的“小饭桌”多是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有的家庭“小饭桌”就一个独立套房,却招收十多个孩子入伙,一到吃饭时间,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连转个身都会觉得困难,更别说得到舒适的休息了。而开办者也多为下岗、退休等人员,普遍缺乏必要的餐饮管理经验和食品营养知识,往往仅从口味、成本角度考虑,通常也就是限于吃饱,餐饮的营养搭配几乎就是奢望了。

    这些情况的存在让我们不能不去思考一下,“小饭桌”在校园周边一枝独秀的深层原因。其实问题的本身,还是校方回避了自己应有的责任,学校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单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这是对教育的狭隘理解,更是缺乏人文情怀的具体表现。

    据了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餐是一项政府主导、涉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工程”。政府要制定详尽的营养计划,包括学校午餐计划、早餐计划、儿童保健食品计划、特别牛奶计划、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甚至小吃计划等一系列学生食品健康项目。不仅考虑营养,还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面向全社会招标食品企业,程序公开透明,择优遴选,保证营养餐的标准、质量。一些城市还联合家长协会,对校园餐的进货、制作到运输的过程进行严格监督,胆敢购买问题食料者,将会面临巨额处罚……这些经验值得我们的有关部门去研究、借鉴。

    当然,一味地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生活服务,也许会被很多难解的“瓶颈”问题所困扰,但是,创新管理模式,改变目前这种游击战式的经营状态却是有据可循的,比如,西宁市虎台街道办事处的“小饭桌”就是由社区组织管理的;而大庆市的“小饭桌”,则由妇联统一组织管理,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监管的真空地带。当然,有关部门还可以像对待“放心早点工程”那样,对经营者设置门槛,经过培训、考试上岗,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制定科学的卫生监督,营养搭配,防火安全等规范,让“小饭桌”真正成为家长放心的托管机构。

    孩子们的“小饭桌”看似一个小问题,却牵动着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心。规范“小饭桌”的管理,折射出的是孩子教育环境的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各级部门能拿出更加给力的举措,我市出台的《管理规定》应该说开了一个好头。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仅仅是一场教育资源竞争。让孩子的“小饭桌”更加安全健康,我们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