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少林文化复兴工程”惹争议 少林寺称不知情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4/27 |
|
世界功夫之都、中华文化圣山、世界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可容纳5万人的“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城”、少林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武术影视拍摄基地、少林武术动漫城、一流的国际武术表演公司……诸种名号和远景都与一项“工程”有关,这就是“少林文化复兴工程”。近日,一场关于该工程的研讨会在京召开,引起众多媒体竞相报道。本报记者就此项目采访了相关方面负责人,却发现作为少林文化的重要承受人和责任人--少林寺对此表示并不知情。
想“复兴”什么 位于中岳嵩山的少林寺属佛教禅宗流派,寺内保留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少林武术有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据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时至明代,少林寺又因抗倭有功与少林武术一起扬名天下。众所周知,这个宁静的千年古刹因一部电影《少林寺》在上世纪80年代妇孺皆知,甚至名扬海外,“少林功夫”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 然而,在中华文明史上以“禅”“武”为精髓的少林文化,在近二十年来,更多的只是反映在武术传播方面。20年来,慕名来少林寺学习武术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据登封市体育局相关人士介绍,登封市有武术馆校62所,常年在校学员达5万多名,这也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应该说,少林文化内涵中的“武”文化得到了相当的彰显。 那么,这次以“复兴”为名的声势浩大的行为又是针对什么内容的少林文化呢?对此问题,日前,该工程的提出者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刘海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少林文化影响很大,但是需要整理和开发。但记者发现,该工程项目的内容大多就武术培训、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等设置。登封市市长郑福林在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对少林文化价值的发掘不够深入,少林寺虽然声名远扬,但景观比较单一,只能支持游客半天的停留。尽管这个以政府为主召开的研讨会在强调旅游的同时,也认识到少林文化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即要维护少林文化的纯洁性,并举例说,欧洲、美国、日本等很多地方,各种打着少林文化旗号办学、表演的侵权活动大行其道,而当前少林功夫的教学、竞技和演艺既缺乏对传统的挖掘提炼,又缺乏创新与核心技术,以致无法明确区隔。事实上,强调少林文化原产地的正宗,保护少林文化的金字招牌,对提高少林寺及登封市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这个宏大的“复兴工程”的真实内容和最终目的,就在于“经济”二字。 对少林风貌会产生影响吗 据研讨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该项目的原因之一是登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亟待转型和升级,通过该项目可以推动登封市由现在的观光型向禅武文化体验、休闲转变,把以少林功夫为代表的少林文化品牌打造成世界级文化品牌,成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标志性产品。 然而,针对旅游业对历史文化风貌造成破坏的谴责声从未停止过,那么此工程是否会对以嵩山历史建筑群为依托的少林文化风貌造成破坏呢? 据了解,“少林文化复兴工程”将分期建设,少林功夫文化博物馆、少林功夫国际研究院、少林功夫国际交流中心、世界功夫擂台、功勋雕塑园和荣誉大道等将在一期工程中建设。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不会在嵩山景区开展建设,相关建筑只会规划在市区内。 无论如何,文化振兴需要建设先行,这似乎是一个固定的模式。 除此之外,产业化运作也是这一工程遭到质疑的原因之一。据了解,该项目一期约需投资5亿元,资金来源将采用现代资本运作方式,以多方融资的形式操作。 由此,让人不免想到了数月前嵩山申遗遇挫的遭遇。有媒体报道,嵩山“申遗”落败,当时舆论矛头对准的是嵩山建筑群保护存在问题。很多人认为,过分的商业化严重损害了少林寺的文化内涵,不加节制的旅游破坏了嵩山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隔数月,记者发现与此相关的一些报道网页已被删除,只在搜索界面见到少部分文字。 看来,“少林文化复兴工程”遭此质疑似乎在所难免。 能撇开少林寺吗 据了解,这项工程由少林塔沟教育集团提出,并由河南省发改委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登封市政府出面在京举办了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上相关负责人称,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尽快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力争明年投入建设。 记者为此联系了少林寺外联处的相关负责人,据称,该事由政府负责,少林寺不便作答。一位曾在少林寺相关部门工作过的知情人表示,少林寺不知道有这个工程,该工程也未曾知会过少林寺。 “少林文化”的保护缺少了少林寺似乎显得滑稽,一位了解情况的媒体人士甚至认为,整件事情不过是政府出面的企业行为。 无论怎样,如果真要实现少林文化复兴,能绕开少林寺吗? 无独有偶。就在“少林文化复兴工程”研讨会召开的前数天,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寺要恢复重建的消息传出。据了解,北少林的恢复建设是由天津市和少林寺共同出资建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认为,天津北少林与嵩山少林武术一脉相承,并收天津北少林传承人商氏为俗家弟子,重建由此展开。据称,嵩山少林为此已投资1.6亿元。 看来,少林寺并不缺钱,也不缺少传播其文化的计划,但就在一个登封,出现了互不通气却都为“少林文化”传播作出宏大规划的不同主体,又都以少林文化传承者和保护者自居,不能不令人对他们光鲜说词背后的真实目的产生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