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监管“问题蔬菜” 还有多少漏洞?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4/12 |
|
蔬菜种植基地分散,马路市场蔬菜批发红火,监管生产环节的农业部门受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全面抽检
安吉大道上的马路市场生意红火。 ■关注南宁“菜篮子”之生产篇 南国早报记者 姜锋 实习生 蒋承根 钟海玉 文/图 3月28日晚,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一菜贩的大白菜即将销售一空时,被市场检测中心的人抽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最后,有关部门查获9610公斤农药残留超标的大白菜和上海青(详见本报3月30日11版报道)。蔬菜从生产到销售是否在监管上存在不足之处?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蔬菜抽检比例有限 蔬菜种植需每周喷洒农药,但上市前“偶尔被抽检”;为了赶季节性市场,一些菜农喷药后间隔期不足就采摘出售
在南宁市的蔬菜市场中,西乡塘区西津村可谓是种植大户。4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西津村二组,了解蔬菜生长过程中的喷药次数、农药品种和采摘前的抽检情况。 年过花甲的菜农陆女士,正在给刚种下的苦麻菜喷农药。她介绍,苦麻菜约50天可采摘出售,一般每个星期要喷洒一次农药,关于药量的大小,还需视害虫多少而定。记者看到,她使用的农药分别为:甲基硫菌灵、甲维盐、苯醚甲环唑和吡虫啉。农药外包装上均有“低毒”字样。陆女士说:“我们不敢用高毒农药,政府也不给用。” 正在栽种芥菜的老韦夫妇说,从栽苗开始,芥菜25天到30天即可出售。他们每星期都喷药杀虫,以保证菜叶完整漂亮,芥菜采摘前还要喷洒一次叶面肥。为了防止农药残留,距离采摘期的一个星期里,绝不能再喷药。老韦说:“这是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不远处,另一位菜农正在给荠菜喷农药。这位菜农摇着头介绍道:“现在的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农药似乎越来越不起作用了。”记者在菜农一旁的桶里看到了药名:代森锰锌、除甲粉等。 蔬菜成长过程中需要多次喷洒农药,那么采摘前是否进行检测呢? 陆女士说:“偶尔会有人抽检。”老韦则说:“我家的6分地分成10块,因害虫和蔬菜品种不同,每一块地用的药量、农药品种都不同。有关部门偶尔来抽检,肯定很难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流入市场。” 据介绍,西津村二组的蔬菜,大都在安吉大道高速路口一带的道路上批发销售,蔬菜的采摘期由菜农自行决定。有菜农发现菜价高了,会临时决定采摘蔬菜,不考虑农药残留问题。 记者走访江南区和兴宁区的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发现西津村存在的情况只是这些蔬菜产区的一个缩影。
部分青菜直接上餐桌 安吉大道上有一个自发的蔬菜批发马路市场,大量蔬菜通过这里直接流入食堂
4月7日凌晨4时多,记者沿着安吉大道往武鸣方向走,在过安吉客运站约1公里处,见到了西津村菜农批发蔬菜的马路市场。往武鸣方向的辅路上,挤满了电动车、改装三轮车和自行车,这是菜农运输蔬菜的工具;主路上则挤满了摩托车、面包车和厢式货车,这是前来批量购买蔬菜者的车。这半幅路中,只有靠近绿化带的一条车道没有被占用。 菜农采摘蔬菜前,有关部门的抽检不全面,无法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流入这个市场。而多名菜农对记者说,由于这是自发的马路市场,没有人来此检测。那么,这些蔬菜又流向何方? 记者了解到,在购买蔬菜的大军中,有农贸市场摊贩、快餐店老板、超市采购员,还有学校采购员。一辆厢式货车司机介绍,他是南宁某超市采购员。几年来,每天凌晨3时左右,他都到这里批量购买蔬菜,回去直接摆上货架出售。关于蔬菜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问题,他说:“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超市不设检测机构。既然这些菜可以摆到马路上卖了,应该不存在问题。” 广西某高校食堂一名采购员则说,目前,到农贸市场买1公斤生菜约需3元,在这里批量购买1公斤只需1.2元左右。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采购员说:“学校的饭堂多承包给私人老板,为了降低成本,这些老板多会到市郊的蔬菜产区购买,这样会便宜不少。”对方还说:“做菜前,只要厨师认真清洗,再用清水泡得久一点,应该不会有问题。” 采购大军中的菜贩,有来自正规市场的,也有来自无牌无证的马路市场或小区市场的。蔬菜进入正规市场,还有一道抽检关,如果蔬菜流入学校、超市或者马路摊,问题蔬菜仍然无法被有效截留。
农药销售市场待规范 有菜农揭露说,村里一些小店将高毒农药销售给菜农使用
菜农喷洒的农药五花八门,那么农药市场的情况如何呢? 西津村的菜农陆女士不知道所用农药的名称,更不清楚农药的使用说明。她告诉记者:“一辈子务农,也摸索出了不少种菜的经验,但是面对种类繁多、更新飞快的农药,我实在是跟不上形势。去买农药,我说明用处,卖药的人就会拿药给我,并告诉我如何使用。”在西津村,一半以上的菜农对所用农药的了解都很少。 在西津村一家销售农药和化肥的店铺,记者说明要为芥菜除虫,女售货员不假思索地问:“是自家吃还是外卖的菜?”记者说:“自家吃。”女子拿出一包甲维盐:“2.5元一包。”记者又问:“如果是外卖的菜呢?”女子打量了记者一会道:“你不是种菜的,我这里只售低毒农药。” 一名菜农揭露说,小葱和大蒜的害虫最难除,必须喷洒高毒农药,有时甚至连高毒农药都无法达到效果。该菜农称:“这家店铺有高毒农药销售,我在那里买过六六六(种植蔬菜禁用的高毒农药),当时售货员是从柜子里拿出来的。” 老邱,是南宁市一家农药生产企业的促销员。他透露,由于高毒农药禁止用于蔬菜除虫,有的企业为了增强产品药效,都加大了药量,而包装上却少标药量。为了扩大销售量,一些企业还会把一些违禁药推销给零售商。菜农为了降低成本、达到除虫效果,很多人会选择使用违禁药。老邱说:“从生产到使用环节,都存在违规现象,原因是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监管困难。” 菜农老韦分析说,不久前,南宁市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销售的部分大白菜被抽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此事给白菜销售市场带来了一场“霜冻”,“我不敢再拿蔬菜质量开玩笑,但我又无法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情况,希望有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监管部门称很无奈 负责监管蔬菜生产环节的农业部门称,因人员有限,无法做到全部抽检
4月8日上午,记者从南宁市农业局了解到,按规定,农产品从生产到食用过程,分别由农业、工商、食品药品、商务等多部门分段监管,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产品的生产环节。 提及蔬菜抽检问题,该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在西津村,0.6分地为种植蔬菜的最小单位,受到蔬菜品种和喷洒农药的时间等条件限制,只有每一块地都抽检,才可能确保采摘蔬菜的农药残留不超标。然而,除非整个农业局的人都到西津村去抽检,才可能做到该村每块地都被抽检。但是,南宁市的蔬菜来自许多个像西津村这样的蔬菜生产基地,农业部门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做到全部抽检。 该负责人分析道,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较多:一是菜农为了追求药效,使用违禁农药;二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或赶季节性销售的蔬菜,喷洒农药后间隔期不足,菜农直接采摘出售;三是监管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无法大范围地全面抽检。 为避免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餐桌,农业部门也采取了大量的措施:首先,推广标准化生产,倡导菜农依法购买和使用种子、肥料和农药;其次,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避免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在蔬菜上;第三,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派专家工作组下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为村镇级干部上课培训;第四,加强对蔬菜采摘前的抽检工作,他们派出60余个技术人员骑摩托车下乡,尽量做到采摘前的全面抽检。该负责人说:“长期坚持做好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地控制问题蔬菜流入市场。” 针对西津村菜农在马路市场出售蔬菜的情况,农业部门认为,此现象应该引起蔬菜监管流通领域的工商、监管道路安全的交警和城管的注意。监管部门力量不足,要控制“问题蔬菜”流入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菜农的意识。南国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