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地沟油加工厂令人呕 月产20吨流向缺监管图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3/26 |
|
傍晚时分,三亚荔枝沟华盛水泥厂不远处的作坊便腾起阵阵青烟,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弥漫开来——这个暗藏在山区的作坊便是一座地沟油加工厂。该加工厂每月能炼出20多吨地沟油,厂方说卖到省外用于化工生产,却无法提供销售证明,也没有提供环保部门的批文。 加工厂专在晚上开工每月提炼数十吨地沟油 林先生是三亚荔枝沟居民,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往返于华盛水泥厂一带。3月20日,他拨打本报热线称,在华盛水泥厂对面约600米处的空地上有一地沟油加工厂。 “该厂规模较大,光占地就有上千平米。”林先生说,他注意到这家工厂已经很长时间。工厂设备简陋,很脏很乱,而且又位于山区,较为隐蔽,因此判断该厂属于黑作坊。他说,工厂并不是每天都生产,但只要一开工都集中在傍晚时分,而且会持续到深夜,工厂煮油时会腾起阵阵青烟。 “经常见到有车来将提炼好的地沟油拉走。”林先生说,该厂每个月大约能提炼数十吨地沟油。近日他从媒体上获悉,地沟油毒性很大,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可能因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如果这些地沟油真的流入了餐饮市场,将危害多少人的健康?!” 林先生说,该厂连年生产,对周边地区造成了污染。提炼地沟油剩下的废料污染了周边的土地,数百米外便能闻到一股恶臭,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 臭气弥漫数百米脏乱场景令人呕 21日傍晚6点,记者前往现场暗访。加工厂地点较为隐蔽,记者颇费一番功夫才找到。它位于通往一座石场的土路上,距离华盛水泥厂不远。 加工厂占地上千平米,厂中央是一栋2层小楼,小楼下摆放着上百个铁质油桶。这些油桶每桶能盛油近300公斤,油桶互相叠加形成一道“桶墙”。“桶墙”前是一间水泥小房子,里面分别有2口锅,锅里装着满满的泔水,发出阵阵恶臭。再向前是一口架在3米高处的红色的锅炉,锅炉和装有泔水的锅用水管连着,锅炉另一侧连着一个容量约10吨的大油罐。 记者在现场看见,工厂已经开始加工提炼地沟油,烟囱冒着青烟,“煮”油所发出的恶臭令人难以忍受。一名工人正站在红色锅炉旁查看里面的情况。工厂的四周散布着黑色的油渣,这些油渣也弥漫着一股恶臭,令人作呕。 “臭死了!”附近一些工地的工人说,这家工厂生产已经有几年了,几乎每天都有车送泔水来到工厂用于炼油,常常见到有卡车来拉油。虽然他们毗邻这家工厂,但双方沟通不多,听说这些油有的运往内地,用途听说是用于制造棕油,反正这些油很脏。 厂长未能提供环保批文称卖到省外但无销售证明 3月22日中午,记者向三亚市工商部门举报了这一地沟油加工厂,荔枝沟工商所的执法人员立即来到现场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厂长朱某提供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但没有提供环保部门的批文。对此,朱某称环保部门的批文不在厂里,而是在海口的“总厂”里存放。 虽然工厂脏乱差,臭味令人作呕,但是记者在厂里竟看见了一块“环境建设模范单位”的金色牌匾。厂长朱某承认这家工厂是地沟油加工厂,他说,工厂前往饭店、宾馆等餐饮场所收集废弃的油脂,也就是地沟油。 收集地沟油的途径,主要是雇请农民工掏餐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每天定时到固定的餐馆回收泔水及宾馆酒楼含油脂的剩饭剩菜,再送到工厂进行加工。 朱某表示,提炼地沟油的工序有煮油、脱色、清洗。工厂每个月的产量在80—100桶之间,按每桶近300公斤估算,月产量为20多吨。加工好的地沟油供应给省外的一家化工厂生产肥皂等用品,但是朱某并未提供有关销售证明。对此,工商执法人员表示,将继续对这家工厂进行调查,如果提供不了环保部门的批文,将对其进行取缔。 “加油”点遍及全省地沟油流向缺少有效监管 记者在工厂里还见到了一份表格,这份表格记录着工厂生产原料的来源。仅2009年12月增加的地沟油原料提供点就有30多家,工厂称之为“加油”点。这些“加油”点有七仙湖饭店、鲍满楼、一号公馆等酒店,遍及海南多个市县。 朱某介绍,地沟油都是定点回收,而且还要支付给饭店一定的费用。有的饭店一年就要收上万元,同时还要帮饭店疏通下水道。在回收地沟油的过程中,并没有遭到卫生部门的干涉。 据了解,宾馆、饭店如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得向环卫局交纳一定数额的垃圾处理费。如果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收入几千至上万元,因此许多饭店愿意将地沟油卖给私人加工。 记者随机采访三亚多家餐饮酒店了解到,酒店在出售地沟油时,并不过问回收地沟油的用途,卫生部门也很少干涉。如此一来,加工厂炼出的地沟油最终流向何方,缺少有效监管,这便存在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南国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