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农业部:四大原因助推肉价上涨 预计后期趋稳 |
文章来源:中国吉林网 更新时间:2011/7/10 21:42:35 |
|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题:生猪出栏持续增加 预计肉价后期趋稳——访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董峻 猪肉价格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高企数月的猪肉价格何时才能“降温”成了公众近日热议的话题。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下半年价格走势如何?如何从根本上建立猪肉价格长期稳定的体制机制?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 四大原因成为肉价上涨的推手 “此次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是养殖成本大幅上涨、前期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去冬仔猪死亡增加、散户退出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王智才说。 首先是养殖成本快速上升。据统计,今年1至6月,饲料玉米的平均价格为2.18元/公斤,同比上涨10.7%,比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上涨30%以上。受物价水平上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生猪饲养员工资同比涨幅在20%以上。按6月份价格测算,购买仔猪育肥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饲养成本在135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23.3%。 其次是前一时期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降。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到58.2%,部分养殖场户缩减养殖规模,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数据,1至6月生猪出栏同比减少4.8%。 再者是异常气候导致仔猪死亡增加。受2010年冬季持续低温气候影响,一些地区仔猪成活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今年1月份仔猪存栏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这也表明,按4至5个月的育肥周期计算,6月份为出栏低谷,7、8月份以后出栏量将增加。 “生猪散养户退出加快也是造成肉价上涨的重要原因。”王智才说。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增多、收入可观,加上养猪成本上涨、风险加大,很多散养户不愿养猪。同时,受融资难、用地难、环保压力大等因素制约,规模养殖发展速度放缓,规模养殖增加量不足以弥补散户退出的饲养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供应。
生猪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后期将逐步趋稳 “近期,农业部派出督导组赴四川、湖南等生猪大省开展调研,并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研讨,总体来看,由于养殖效益较好,养殖户补栏积极,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增长。”王智才说,目前生猪价格处于相对高位,预计后期逐步趋稳,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给有保障。 对于人们广为关注的生猪价格,王智才表示,近期已经出现回稳迹象。据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6月份全国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为26.71元/公斤、17.54元/公斤和31.11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1.4%、13.0%和16.5%,同比分别上涨66.5%、81.9%和116.2%。但近期价格涨幅趋缓,7月第1周平均价格的周环比涨幅分别下降0.71、0.94和0.62个百分点,连续两周涨幅收缩。 “从价格走势看,当前猪价同比涨幅高,部分原因是去年6月份生猪价格处于近年价格低谷,价格同比基数过低。”王智才说,从平均水平看,今年上半年猪肉、活猪和仔猪平均价格与前4年上半年平均价格相比,分别上涨24.3%、27.9%和17.5%。预计今年7、8月份后猪价同比涨幅将逐步回落;随着价格对生产的刺激和消费的调节,生猪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但受养殖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猪价将总体保持高位。 从生产走势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个月增长,种猪销量保持上升势头,仔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下半年生猪出栏将呈逐步增加态势,生猪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能够保障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应。 六项措施确保供给 稳定生产 对于如何从根本上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为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奠定基础,王智才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督促地方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扶持政策。 二是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遴选生猪典型示范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沟通协调,帮助规模养殖场户解决好用地难、贷款难等实际困难。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与指导服务。继续派督导组赴生猪主产省指导生产,围绕提高母猪生产水平、仔猪成活率和生猪夏季防暑降温等关键环节,组织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养殖场户改善饲养管理。 四是切实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当前已进入高温高湿季节,及时组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全力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防控和生猪常见病、多发病防控。 五是继续抓好生猪“瘦肉精”专项整治。会同公安等部门狠抓案件督查督办,完善“瘦肉精”监管机制,将饲料生产经营、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等监管措施制度化。 六是强化生产监测与信息引导。增加固定监测点数量,及时掌握生产和市场动态变化情况。继续强化信息发布和预警,定期发布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等信息,积极引导养殖场户科学有序补栏。同时,要防止生猪价格大涨后出现大跌,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完善调控预案,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