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潮州辰信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不合格上黑榜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8/4  

为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次序和消费安全,保障市场繁荣稳定,2010年二季度温州市工商局根据《二O一O全市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计划》的安排,在鹿城、龙湾、瓯海、瑞安、乐清、永嘉等地组织开了流通领域冷冻食品质量专项监测。

  此次监测共抽取88批次冷饮,经检验合格64批次,不合格24批次,合格率为71%。

  本次检测范围涉及到我市本地生产厂家、冷饮批发部、冷藏库、一些外地品牌的温州经营部等,不合格批次中,其中不合格项目分别为:标签(14项)、菌落总数(5项)、大肠菌群(6项)、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项)、总固形物(9项)、总糖(6项)、脂肪(1项)、铅(1项)、蛋白质(1项)。

  1、标签:食品标签不合格主要表现在“食品名称”标注不规范,如未标注“食品添加剂”、“净含量”、 “产品标准号”标注错误等。我们认为食品标签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前众多食品企业对标签标识不重视,没有将包装标识和产品质量一样作为重中之重,标签管理不善,缺乏风险意识。

  ②企业没有及时、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尤其现在对食品标签的要求越来越高,修改也日趋频繁,而且日趋复杂,食品企业对其理解有误区或者了解滞后,没有及时按照要求修正标签内容。

  ③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没有如实标注食品的信息,有意误导消费者。

  2、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3、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指各种杂菌数量的总和,数量越少证明企业受控越好,是综合反映冷饮产品加工全过程中每一步骤卫生控制情况的指标,包括设备、模具、器具消毒及生产环境的消毒程度;大肠菌群超标会引起腹泻、肠胃感染。经分析认为,引起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

  ①生产过程污染。在各环节进行人员的操作,由于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失控,会导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不合格。

  ②包装容器、材料污染。冷饮产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尤其是部分冰棍、雪糕产品的外包装粗糙、破裂、变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到污染。

  ③设备清洗、消毒措施不当。企业的生产设备未及时清洗消毒容易堆积污垢,导致微生物的滋长,从而引起面包微生物超标。

  4、铅:冷饮中如果重金属过量,摄入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如铅就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并且不易从体内排出。如果人体食入过量的铅,长期蓄积就会导致铅中毒,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5、脂肪、总糖、总固形物和蛋白质:此次抽检的冷饮还存在脂肪、总糖、总固形物和蛋白质等项目不合格。蛋白质、脂肪、总糖、总固形物是冷饮产品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产品质量的高低,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利润,降低成本,不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减少原料投入以及工艺控制不严等。

消费指南:1、目前,由于生产冷冻饮品的企业和品牌较多,各厂家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别较大。消费者购买冷冻饮品最好到商场、超市、大的冷饮店去购买名牌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低价质次和路边小摊上的冷饮。

  2、在选购冷冻饮品时,要认真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出厂日期较近的产品;查看冷冻饮品包装是否完整无损,对包装粗糙、开裂的,没有品牌或不标注生产日期的商品最好不要食用,这些产品的卫生很难保证,微生物往往大量超标。

  3、提醒消费者注意:食用冷饮不宜过多过急;在剧烈运动后不宜食用冷饮;婴儿忌食冷饮、幼儿少吃冷饮; 患有胃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消费者不宜食用冷冻食品。

 

 

不合格企业名单: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0年6月冷饮抽检

       受检单位       标称生产单位       标称商标       受检商品名称       型号规格等级       检测结果       不合格项目

 

  温州市瓯海丽岙德云副食品店    潮州辰信食品有限公司      辰信       菠萝蜜菠萝味夹心棒冰       70g  不合格    总固形物、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