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司法部门有必要提前介入调查砒霜门事件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2/5  

■经济人之叶檀专栏

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还在发酵的过程中。面对汹涌的舆论,工商总局昨日终于对“农夫山泉、统一”事件明确表态:“工商总局高度重视此事,已责成海南省工商局立即查清情况和原因,依法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调查报告、发出消费警示、产品下架到工商总局表态,时间跨度11天,考虑到以往的行政效率,已经算是“高效”回应。但公众的质疑到此并没有终结,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纠纷?政府部门各自解读、各自为政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核心的质疑是,某些政府部门是否滥用了公权力,为自己博取非法收益?

针对砒霜门事件有四个猜测:一是农夫山泉等被陷害,海口市工商局被农夫山泉的商业竞争对手当枪使;二是负责初检的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测技术中心有猫腻;三是负责抽检的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和进行复检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仪器不同,导致结论大相径庭;四是农夫山泉绕过海口市工商局,获得了来自更上层的支持——— 不管哪一种猜测,某些政府部门充当了不光彩角色一事不容置疑。

商业上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一些企业似乎突破了起码的商业伦理底线,无所不用其极。守住底线的竞争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但政府必须充当公正的裁判,如果政府介入利益网,中国的营商环境将一败涂地,喜剧可以转瞬变为悲剧。

中国的瓶装水市场早已硝烟弥漫,主要的争夺者是康师傅与农夫山泉。去年7月24日,一个署名“青草布丁”的《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 康师傅水厂探秘》帖子,指责康师傅矿物质水的水源为自来水(此前其宣传口号为“来自优质水源”),由此重创了康师傅的信用。据康师傅控股的年报,自遭受“水源门”攻击后,半年内矿物质水业务由盈利变成数千万元的严重亏损。今年6月初,《中国新闻周刊》一篇信息来源为“康师傅前高管”的报道,引用大量资料,佐证了农夫山泉策划并主导了去年“康师傅水源门”事件,并且抨击农夫山泉所谓的“优质水源”之一的千岛湖,据权威机构评测,质量位居第Ⅳ类(第Ⅳ类意味着只能作为工业用水,即便作娱乐用水也不能和人体接触)。

事实上,近十年前开始的“口水仗”升级到去年的“水源仗”,惊动了卫生部和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出台了行业自律公约。不料,今年风波再起,只不过阵地从瓶装水到果蔬饮料,换成地方工商局出面,给农夫山泉造成了1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据农夫山泉自称)。这背后是什么样的因果联系?

砒霜门事件中,不应该追究海口市工商局的程序错误。事关千万人饮食安全、药品安全的事,马虎不得,作为应急反应,当然应该全部下架处理,而不是先告知生产企业。目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程序是错误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不合格”的检验结果告知被抽检单位,被抽检单位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检,而只有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才是最终检验结论——— 人命大如天,如果发生中毒事故,如果工商局与被抽查企业猫鼠同眠,谁能承担这一责任?

对于食品、医药安全的重视是世界通则,不容讨价还价。8月27日,北京市工商局公布7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名单,其中3个批次的话梅肉和野山椒竹笋产品二氧化硫超标,被责令下架;今年9月初,全球最大制药商、医药巨头辉瑞被美国司法部课以创纪录的23亿美元罚款,原因只不过是辉瑞的市场推广部门和销售部门在一种药品的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该药品的适用范围。同理,要保证中国食品安全,必须用重典。但在复检结果出来之后,我们必须追究某些官员、某些公益机构背后是否存在利益的阴影,是否有滥用公权力为己谋私之事。以下问题绝不应该被轻轻带过,到底哪个部门导演了这场乌龙好戏,是不是有竞争对手违反起码的商业伦理进行恶性竞争?如果确属受贿、确属恶性竞争,必须依法进行严厉的惩戒,以肃清混乱不堪的市场秩序,整肃为虎作伥的政府公职机构与某些官员。

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禄12月2日承认,砒霜门事件处理的主要失误,是没有将检测结果及时告知厂家。这显然是避重就轻,人家说癌症他在说感冒,照此逻辑追查,法律与规则就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痒痒挠,一声轻描淡写的道歉就可以蒙混过关。

在砒霜门事件上,司法部门有必要提前介入,与国家工商总局联合调查,给公众一个明明白白的结论。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