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金华火腿”谋求“变脸”向欧洲生产工艺靠拢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1/29 |
|
(记者谢云挺)闻名遐迩的“金华火腿”,在遭遇“毒火腿”事件后,市场一落千丈。“金华火腿”的故乡——浙江金华市为了改变火腿市场命运,选择“西式”之路悄悄“变脸”。28日,首批自动化控制、工业化生产的低盐发酵火腿新品亮相浙江农博会,引人注目。
“金华火腿”近20年来命途多舛。先是旷日持久的商标纷争,之后又因个别厂家生产“毒火腿”再遭曝光而被“株连”。经历沉重打击之后,金华火腿企业在反思这一驰名品牌的出路。 记者采访了解到,“毒火腿”事件引发人们对“金华火腿”的安全担忧,抑制了民众的消费需求。同时,传统产品由于过咸、质硬,只能作为民众家庭的烹饪“辅料”食用,难以形成市场规模。 陷于低谷的“金华火腿”谋求“变脸”。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延军说,“3年前我们开始学习‘西式’火腿生产技术,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明了在控温控湿和封闭环境下生产低盐火腿的方法,获得国内同行业第一个发明专利。”据了解,这次在浙江省农博会上亮相的是该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批产品。与传统金华火腿相比,产品盐分含量下降了40%左右,并在产品色泽、香味和口感方面进行了改进,受到百姓欢迎。 施延军说,传统生产方式“靠天吃饭”,产量低且质量不稳定。新产品全部生产流程都在全封闭厂房内,实行软件控制模拟自然温度、湿度,微机操作。这样,既可避免二次污染,提高产品卫生标准,使之与国际接轨,又可以一年加工三个批次,大大提高年产量。 记者调查了解到,谋求“变脸”的金华火腿企业并非只有一家,目前,当地有一批火腿企业开始向国外学习火腿加工技术,引进生产设备,试图扭转萎缩的市场。中国“金华火腿”的西方“取经”引发人们的疑问,金华火腿是中国具有原产地域地理特征的民族传统产品,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如果都进行“西式”改革,按照西方的技术标准生产,那还叫“金华火腿”吗?但也有人认为,“金华火腿”要与时俱进,继续困守传统工艺加工只有死路一条,向欧洲生产工艺靠拢才是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