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民俗语言学家解析重阳节的“口彩”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10/16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民俗语言学家说,作为源远流长的汉语民俗语汇,从“重阳”到“重阳节”都显现着以谐音寓意的传统语俗。

  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曲彦斌说,汉语的“重阳”一词很早就见于楚辞《远游》诗句“集重阳入帝宫兮”。这个“重阳”不是“重阳节”的“重阳”,而是指“天”。即古人所谓“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重阳”还只是汉代末期才成为九月九日这个节日的别称。《周易》以阴爻为六,六为阴数,“以阳爻为九”,则“九”为阳数,而且以九为阳数之最,是个大数、极数。《管子(隔点)五行》说“天道以九制”,《楚辞(隔点)九辨》亦云“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均属于这个理念。

  “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利日子,这也是‘重阳’最终约定俗成为一个民俗节日的潜在机缘。”曲彦斌说,曹丕《九日与钟繇书》所言“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西京杂记》云:“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方言》:“饵谓之糕。”可见重阳吃糕,由来已久。重阳节以吃“糕”为节日食俗,在于谐音喻涵 “登高远眺”节俗之“高”。进而,又将此与“高寿”这个口彩联系了起来。而且作为最大数的九久重叠与“久久”同音,自然也可以因谐音而附会上“长久长寿”的口彩。这个九加重了重阳节祈寿的祝愿和寓意。

  民俗语言学家认为,如今,无论文人雅士的登高宴游还是村夫村妇们此时上山采集野果山珍,皆应节时之民俗之趣。曲彦斌说:“至于与上巳节的春游相对应的重阳节登高秋游,自然属于大多岁时节日民俗活动的延伸和扩展。社会文化发展史证明,任何传统节日民俗,若无其基本的内在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民俗活动的延伸和扩展,都难以‘保鲜’延续。”(李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