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做不了配角的“加碘盐” |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更新时间:2010/8/13 |
|
小时候看电影之前会放纪录片,有一次看的是《矮子村》,那里的成年人只有儿童的个子,幼稚的身高配上成熟的神色,那样子让人害怕。还好,解说员的昂扬声音很快让人释然,他说那是一种缺碘导致的“地方病”,通过补碘已经消失……后来学医才知道,如果在儿童时期缺碘,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乃至使身高和智力都停止发育,人会因此终身丧失劳动力,这个病的学名叫“呆小症”。原理被搞清之后,当时的政府通过往食物中加碘的简单方式,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体质。也就是因为这个成果,才使“加碘盐”成了全国推广的善举,直到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增加,和食盐加碘的时间吻合,食盐加碘的铁律才得以松动。 其实,即便没甲状腺结节的数据统计,如此全国上下整齐划一地给食盐加碘也能推断出问题:一个能治愈“地方病”的元素,肯定有其明确的针对性、指向性,相对人人皆宜的食盐来说,碘很有性格,将其统一加在不同地区,不同体质人的食物中,有“雪中送炭”的收获,也就有“火上浇油”的代价,并不是所有吃盐的地方都缺碘……这就像让葛优去演一个令人落泪的英雄,只会让观众笑场;让他去演一个配角也会喧宾夺主,因为葛优本身的气质带有强烈的方向性,会盖过角色本身,也会和主角抢戏,越优秀的往往越不能普适…… 从这个角度上看,往食盐中加碘的善举其实还是犯了“一刀切”的通病,而这种方式只适合平庸的温和者,但凡有性格的都必须在这种普及中先被磨损、消耗才能派上用场,往雅一点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往俗一点说是“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种告诫也提示了普及时的中间值,以随和、无奇为宜,否则就是把“双刃剑”。 其实,食盐加碘的弊端早就被医生注意到了,之所以没成当务之急地去纠正,因为碘有个自己升华的特点,它会在加热时由固态变气态,比如加了碘的食盐,只要在炒菜的过程中加入锅里,锅里的温度足以使碘的效力随它的升华而丧失殆尽,不会存在碘过量的问题。这就和有脾气、有性格的人一样,少有恃才傲物到老年的,大多到了五十岁也就知天命了,一种是因为被磨损,被消耗了,俯首帖耳地归顺于普通;还有一种就和碘一样,早早脱离了热锅温油的世故生存,升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