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元旦与春节的来由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24  

     元旦的来由 一年于始,万象更新。元旦是阳历 (新历法)一年的开始.元旦一词,最早 见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 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我国古代元旦 的月日并不相一致,夏朝的元旦设在正 月初一;商朝则设在十二月初一;周朝 呢?却是设在十一月初一;到了秦朝又 改为十月初一。在汉朝时,据考证,汉武 帝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种 做法一直沿至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 后,在民国元年又将我国的历法重新更 改,向西方学习采用世界各国通用的公 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春节的来由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 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 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 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 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 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 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 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 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 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 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 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 开始。春节,就是春天来临,万象更 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 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 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 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天来到 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 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 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 “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 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 到7”。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 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 想象中的动物.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 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它的各 种传说也很多。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 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 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 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 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 年除夕,村中的人们正扶老携幼忙于上 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手 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 星。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 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 人抨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 夜,我一定把”年“鲁撵走。老婆婆仍 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 无奈只好撇下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 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 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 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 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 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 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 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 学xUe 拜Ke 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 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夭 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 安然无恙十分惊奇。只见婆婆家门上 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 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 着余光··…,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 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 诺。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 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 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 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 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 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是农历年腊月的最末一日,春 节的前夜。旧时,又称“除日”、“除 夜”、“岁除”、“岁暮”、“岁尽”、“暮 岁”,民间多俗呼“年三十”或“大年三 十”。在我国民间普遍重视次日,被成 为“年关”。旧日,工商业者视端午、中 秋、除夕为一年中之三大节关,每个节 关都要结算帐目,而以除夕为最重要, 要理清一年的来往帐,核实盈亏,规划 来年。中国传统风俗,除夕与春节,时相 接,俗相类,实为一个传统佳节。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 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 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 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 旗、吃饺子、放鞭炮, 除夕“守岁”等仪 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 亲友家贺年。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 年,一般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 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 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中还有给 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 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 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 春联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 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 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早在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 悬“桃梗”,又称“桃符”。桃符改称为 ,春联‘坏口用红纸写春联,都是开始于 明代。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 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及后春节贴春联 便成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 春节食俗 年画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 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 容.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 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 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年节前 要预先做好丰盛的新年饭,合家欢聚一 起,并祝福在新的一年中的万事如意、 平安幸福,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 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 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桃 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 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福”字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 编结装饰品。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 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时间,它从 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致 华美的艺术品.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一 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编结而成, 、每一个基本结又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 屋门上、墙壁上、门循上贴上大大小小 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 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 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 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 “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 “福气已到”。 根据其形、意命 名。把不同的结饰 互相结合在一起, 或用其它具有吉 祥图案的饰物搭 配组合,就形成了 造型独特、绚丽多 彩、寓意深刻,都 表示热烈浓郁的 美好祝福,是赞颂 以及传达衷心至 诚的祈求和心愿 的佳作。 放鞭炮、燃焰火 鞭炮又叫“ 爆竹”、“爆仗”、“炮 仗”。放鞭炮庆贺春节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鞭炮起源于“庭燎”,就是用竹 子做成的火把,由于竹节里的空气膨 胀,竹腔爆裂,就会发出辟辟叭叭的响 声,古人称之为“爆竹”。当初燃放爆 竹是为了驱逐山躁恶鬼的。后来,人 们为了过一个平安年,便于竺正月初 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 燥恶鬼。称为“平安爆竹”。 科学大观园元旦与春节的来由@朱军<正>元旦的来由一年于始,万象更新。元旦是阳历 (新历法)一年的开始。元旦一词,最早见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 朝”。我国古代元旦的月日并不相一致,夏朝的元旦设在正月初一;商朝则设在十二月初一;周朝涂济τ诓?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年节前 要预先做好丰盛的新年饭,合家欢聚一 起,并祝福在新的一年中的万事如意、 平安幸福,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 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 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桃 符发展到后来,渐渐分化成春联及门 画,其中的门画就是年画的前身。 “福”字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 编结装饰品。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 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时间,它从 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致 华美的艺术品.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一 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编结而成, 、每一个基本结又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 屋门上、墙壁上、门循上贴上大大小小 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 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 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 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 “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 “福气已到”。 根据其形、意命 名。把不同的结饰 互相结合在一起, 或用其它具有吉 祥图案的饰物搭 配组合,就形成了 造型独特、绚丽多 彩、寓意深刻,都 表示热烈浓郁的 美好祝福,是赞颂 以及传达衷心至 诚的祈求和心愿 的佳作。 放鞭炮、燃焰火 鞭炮又叫“爆竹”、“爆仗”、“炮 仗”。放鞭炮庆贺春节已有二千多年的 历史。鞭炮起源于“庭燎”,就是用竹 子做成的火把,由于竹节里的空气膨 胀,竹腔爆裂,就会发出辟辟叭叭的响 声,古人称之为“爆竹”。当初燃放爆 竹是为了驱逐山躁恶鬼的。后来,人 们为了过一个平安年,便于竺正月初 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 燥恶鬼。称为“平安爆竹”。 科学大观园元旦与春节的来由@朱军<正>元旦的来由一年于始,万象更新。元旦是阳历 (新历法)一年的开始。元旦一词,最早见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我国古代元旦的月日并不相一致,夏朝的元旦设在正月初一;商朝则设在十二月初一;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