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百年传承的道台府饮食文化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7/23 |
|
烹饪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每一个菜系都反映着一定的民俗,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磁场。道台府宫廷菜,之所以被文化的研究者所关注,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文化特性。在百年传承中,道台府宫廷菜无意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道台府宫廷菜 第一家来自宫廷的菜系:据道台府官府菜第四代传人郑树国介绍,道台府的官府菜最初来自北京恭亲王府的小膳房。郑树国的曾祖郑兴文,也就是道台府官府菜的传入者,年轻时拜师在那里。出师后,郑兴文在北京经营“老厨家真味居”,因为徒弟误将荷包蛋上给太监,使得饭店被砸停业。在朋友的介绍下,郑兴文带着14个优秀厨师来到哈尔滨,也将宫廷菜第一次带到哈尔滨。
唯一传承可考的饮食流派:郑树国是全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世代为厨是他最雄厚的基础。 最早尝试做西餐的厨师:道台府官府菜系,是哈埠最早尝试西餐的菜系。据郑树国介绍,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滨江官道与俄罗斯人打交道多了起来,道台府经常宴请俄罗斯人。为了适合俄罗斯人的口味,郑行文到俄罗斯人开办的铁路俱乐部学习西餐,是哈尔滨本地最早的尝试西餐制作的厨师之一。现在成为民间佳肴的“锅包肉”,就是郑兴文中西结合的创造。 最终没有派上用场的“御宴” 由于“老厨家”这个郑氏官府菜系与道台府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厨艺中隐藏着哈埠最初的官场饮食文化,这是“老厨家道台府饮食文化”申遗的文化支撑。
据郑树国介绍,滨江官道虽然北处边陲,是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但是作为一任地方官,道员也要考虑万一皇帝巡幸,地方该怎样接待。作为膳长的郑兴文,经常要演绎“御宴”,从菜式设计到开宴的说道儿,都要仔细斟酌,请道台大人检查。 据郑树国介绍,郑氏官府菜完整保留下来的宴席有10多套,还有100多道零点菜。因为当时是服务官府,所以基本上不计成本,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一桌都得过万。官府菜讲究品种多,少而精。一套宴席少则28道菜,多则50余到菜肴。 官府宴席有讲究,最基本的有“三不献”———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说白了就是鸡头、鸭掌、鱼背不能冲着客人,与现在的鱼头一定冲着客人大相径庭。 正式宴席一般先上四干果、四鲜果、四蜜饯、四冷荤压桌,多数时候双拼,一个盘放两样。由于接待俄罗斯等外国客人较多,顺应西方人的习惯先上开胃羹,然后是酒和大菜。上菜按组,一组叫一献。首献是最名贵的菜肴,跟着两个“行件儿”,“行件儿”大概相当于配菜。一套宴席总共4———6献,中间穿插着各种点心和小吃。官府菜讲究用汤,用汤要纯,不用“三合汤”。 郑树国感慨,虽然与南方一些地方的官府菜比较起来,哈尔滨郑氏官府菜的传承时间不过百年,但是像郑氏官府菜这样从菜谱到礼仪能够完全传承的并不多见。如果有机会能够演示官府菜的宴席及全套礼仪,该是烹饪界的一件盛事。 “老厨家”差点“夭折”的故事
道台府官府菜为什么叫“老厨家”,郑树国给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0年,郑兴文离开了道台府,在现在的道里区西十道街上开办了“老厨家”菜馆,这是他今天传承“老厨家”老号的由来。当时的“老厨家”主打郑氏私家菜,应该是哈埠最早的私家菜馆。因为郑氏私家菜来自官府,档次比较高,所以选择了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埠头(道里)区。
郑树国说,1932年的一段时间,总有一个衣着华贵的女人到“老厨家”吃饭,对“老厨家”的风味感觉不错。 郑树国说,有了这次风波,后辈们更加珍视这块老匾。虽然后来“老厨家”被迫关门,但是郑树国和弟弟都没有忘记它,2000年,他和弟弟在南方和北方,再次打出这块招牌,就是为了整理、传承祖宗传下来的郑氏官府菜厨艺。 尴尬的“商标风波”和未来机遇
郑氏道台府官府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可是让郑树国感到尴尬的是,道台府食品这块牌子却不属于他了。郑树国去注册商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商标已经被人抢住,并且以所谓的百年饮食在市场上推出。郑树国痛定思痛,一口气注册了“老厨家”,“老厨家道台府”等多个商标,在法律上守护自己的饮食文化品牌。他说,“老厨家道台府饮食文化”的内涵,决不是烤几只鸭子、焖几只猪手那么简单,从硬件的菜系,到软件的讲究,都有很深的文化可以探讨。 据郑树国介绍,虽然凭借他个人的力量,现在还无法完整地展现老厨家道台府的饮食文化,但是目前恰好有一个让他兴奋的机遇。郑树国说,道外区准备全面启动道台府周边地区的饮食服务行业,有意请回道台府官府菜的百年厨艺,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化展示。郑树国也希望有识之士,能够与他联手,作为复苏道台府官府菜系百年饮食文化的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