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洋奶粉说涨就涨 国内奶企丧失市场话语权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9/4 |
|
洋奶粉又涨价了!在中国奶粉市场还没有从“三聚氰胺”事件阴影中彻底走出来时,洋奶粉继去年三四月份涨价后又再次提价,而且是在原材料成本下降情况下的逆向调价。
对于占据了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半壁江山的洋奶粉,广大消费者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上涨的价格。业内人士更颇为担忧地指出,“说涨就涨”已成为洋奶粉在华惯用的策略,“涨价风”的背后则警示着洋奶粉在国内市场话语权不断加大的信息。 洋奶粉逆向涨价引发抢购 记者了解到,虽然原材料等大幅下跌,但国内市场的洋奶粉价格却不降反升。广州多家超市各大品牌的洋奶粉价格均已上调,部分超市还曾出现消费者抢购的现象。 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7月上旬,洋奶粉巨头——惠氏率先宣布下属的七个品牌奶粉价格上调,各大洋奶粉纷纷跟进。从7月开始,惠氏金装婴幼儿奶粉涨价8%至10%,美赞臣婴幼儿配方奶粉全线产品提价8%,多美滋奶粉平均涨幅为5%。记者看到部分奶粉货架上还贴上了“此产品暂时缺货”的标签。据销售人员介绍,在涨价前期,不少消费者闻风赶来抢购进口奶粉,很多人一买就是一二十桶。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监测数据也显示,惠氏、雅培等洋奶粉从7月上旬起陆续调高了部分产品的零售价。 一些海关数据也同时显示,进口奶粉价格上涨超过七成。如深圳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今年7月份,外资奶粉集体涨价。深圳口岸7月份进口乳制品平均价格为每吨3032.8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70.3%,环比激增3.6倍。 乘虚而入还是惯用策略 作为此次率先上调价格的惠氏中国公司对外声明称,目前供应中国市场的惠氏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由惠氏新加坡工厂生产。随着国内需求增长,新加坡工厂产能已不能满足供应,因此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欧洲和澳大利亚工厂生产,由此造成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和关税上涨,导致价格调整。 惠氏等公司的带头涨价由此引发了又一轮洋奶粉价格上涨。另一些进口奶粉品牌如雅培则声称,涨价的原因是因为添加了新的营养元素、更新了包装等原因。 然而,有关奶业专家则对进口奶粉涨价的原因表示质疑。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进口奶粉的成本构成来看,目前除了原材料白糖从每吨3900元涨到每吨4500元之外,其他的原辅材料、营养元素、添加物质都没有涨价。不仅如此,占到奶粉成本七成比重的基粉,进口采购价不升反降,已经从去年每吨4.3万元跌到了目前的每吨2.1万元。 “根据运作成本估算,洋奶粉的利润高达30%至50%,有时甚至更高,即使因产地调整而导致关税、运输等成本增加,也完全可被企业自身消化吸收,以此为原因涨价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以包装为名涨价更是没有根据的逆向涨价。”业内人士说。 在业内专家看来,洋奶粉涨价的真实动机在于外资品牌乳品企业利用国内乳业尚处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遗症的低潮期,乘虚而入加大扩张市场份额,并操控在华市场话语权,推行定期涨价的营销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