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污染乳制品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一些疑虑。10月16日,本报记者和众多海内外媒体记者一起走进内蒙古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蒙牛公司的相关报道随后推出),对乳制品生产、检验等各环节进行了全面考察,亲身感受乳制品安全生产过程。
奶源:全程置于伊利监管之下
9时许,媒体团一行来到伊利集团奶源基地,参观了基地现代化的牛舍、挤奶厅以及青贮收割机等设备。记者们对奶源监控很关心:“对来自奶站的原料奶,伊利是如何保证奶源质量的?”
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总经理韩玉堂介绍,在原料奶供应环节上,伊利采取“人盯站、人盯人、人盯车”的管理方式,确保原料奶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入企业。
记者看到,整个过程都在政府和伊利集团驻站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这些监督人员首先要看奶站是否干净;当奶农送奶时,要盯挤奶人员是否给奶牛乳头清洁消毒,是否把头三把奶排地;最后要盯车,在牛奶进入奶罐后使用一次性铅封将奶罐封好,将铅封上的号码抄下,跟随奶车送到各加工厂。
目前,伊利进驻所属各奶源收购站和加工厂的检测监管人员已近万人。政府相关人员及质检人员也进驻各地奶站,对伊利收奶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生产:合格一批,出厂一批
9时30分,在伊利集团奶粉全球样板工厂,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对每个奶罐进出口铅封是否完好进行检验,并核对驻站员工所抄号码后再开封检测。从奶车取样后,工作人员再次用该厂区专用铅封将奶罐封好,奶车又开回等待区等待检测结果。经过这一关,达到要求的优质原奶将通过无菌管道送到8个能盛装1600吨鲜奶的储奶罐中。期间,伊利集团会对原奶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进行检测。
每一批乳制品出厂前,要经过伊利集团的检测员检测,质检部门的监管人员还要进行复检,两次检测都不含三聚氰胺方可出厂。
化验室:全程检测三聚氰胺
记者“全副武装”进入伊利集团金山新工业园奶粉样板加工厂化验室时,工作人员正在各种精密仪器和烧杯、烧瓶间忙碌着。“在这里我们要进行原奶检测、料液检测、浓奶检测、半成品检测和成品检测,除了浓奶检测过程没有对三聚氰胺的检测,其它每个环节都要对三聚氰胺进行检测。”化验室主任王金玲介绍到。
记者了解到,伊利集团投入1亿元资金,从美国、日本进口气相色谱—质谱仪、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酶联免疫试剂盒等先进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检测三聚氰胺。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检验,目前他们每天检验原料奶3000多个批次,可以确保市场上的产品批批合格。
未来:大力推进奶牛合作社
这次三聚氰胺事件表明乳制品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还是在原料奶环节,如何建立乳制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集团董事长潘刚介绍说,伊利一直在努力控制从饲料到挤奶的所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但从现在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发展整体的规律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可能所有的奶源都自己管起来,其他的奶站都不要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加强奶站管理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行“奶牛合作社”这样的先进奶源管理模式。
简单地说,“奶牛合作社”这种模式就是将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
潘刚说,伊利的婴幼儿奶粉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伊利婴幼儿奶粉的奶源都来自于伊利的自有奶场,也就是伊利一直在推崇和实践的“奶牛合作社”模式中的奶场所供给的奶源。
未来5到10年间,伊利每年都将投入重资,用于奶源现代化建设的更新升级,确保最安全、最放心的原奶供应。(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