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限塑令”的覆盖面还不够 连卷袋成替代品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7/1  

    “限塑”实施一个月以来,超市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减少了80%以上,但连卷袋使用上升了30%-50%;来自工商部门的检查发现,各级农贸批发零售市场,许多商户公开或半公开地仍在免费使用塑料袋。

  “限塑令”正式实施整一个月,在经济手段的介入下,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有了明显下降,但农贸市场仍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同时超市连卷袋的使用量也开始上升。“限塑令”下,过去超市无偿提供的塑料购物袋确实被有效地限制了,但来自许多大大小小的市场、社区店的现象反映,“限塑令”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

  记者昨日从多家超市和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了解到,限塑一个月以来,超市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减少了80%以上,但连卷袋上升了30%-50%;昨日工商部门检查岳各庄、新发地等市场发现,部分商户在使用“冒牌”国标塑料袋。  

超市塑料购物袋减八成多

  记者从易初莲花超市了解到,上月超市单个门店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维持在1500个左右,而之前,每个门店每月大概要用1万至2万个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下降了90%左右。家乐福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超市门店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下降了八成。

  “根据各地协会提供的数据,超市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减少了80%以上,农贸市场、批零市场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减少50%左右。”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塑料购物袋的用量减少了2/3,限塑成果超出了预期。据了解,6月1日限塑前,全国每天要使用10亿个塑料购物袋,现在使用量减少到两三亿个左右。

连卷袋使用量大增

  与收费塑料购物袋用量大幅下降不同,超市内免费提供的塑料连卷袋用量开始加大。

  “连卷袋的使用量大概增长了20%-30%左右。”易初莲花中央采购部经理徐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之前超市连卷袋每周的采购量为100箱,现在上升到了120-130箱。

  在沃尔玛宣武门店,水果区的促销员告诉记者,为了减少连卷袋的使用量,连卷袋卷轴旁会经常有工作人员走动,这样顾客会有所顾忌。尽管商家采取委婉措施控制免费连卷袋的使用,但仍有消费者占“小便宜”。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门店,很多购买蔬菜和水果的顾客,用连卷袋称重后还要再套上一个连卷袋。

  连卷袋使用量上涨是因为其被排除在收费范围之外。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用于提携的塑料购物袋不得无偿提供,但装盛生鲜食品、熟食等商品的塑料包装袋(即塑料连卷袋)不在收费范围之内。

市场仍然多用超薄袋

  “我们暗访市场发现,有的商户使用的塑料袋虽然也有生产厂家信息,但厚度达不到0.025毫米的国家标准。”昨日,在玲珑塔市场暗访调查塑料袋情况的董金狮告诉记者,此次调查中发现,岳各庄、新发地等农贸市场的一些商户在使用不达标的塑料袋。

  “发现不合格的塑料袋后,商户无法出具购销台账;按照袋身上的信息联系厂家,厂家也喊冤,表示这些塑料袋不是该厂的产品。”董金狮解释,有的市场管理者卖给商户的塑料购物袋的价格就是0.2元,商户顾忌原价卖给顾客价格高,所以转向低质的“假冒”国标袋,这样即使免费赠送顾客,成本也不太高。

  不仅商户自购仿冒国标塑料袋,中国塑料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调查中发现,有的市场管理者出售给商户的塑料袋本身就存在厚度不达标的问题。此外,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在一些菜市场和城乡接合区仍大行其道。

  对于农贸市场等场所遭遇的限塑难题,集贸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各超市均免费提供塑料连卷袋用于盛装生鲜食品,但集贸市场、菜市场塑料袋却在收费范围内。如果直接将这部分成本转移至消费者,商户可能流失部分客流。所以,商户会私下使用成本低的超薄袋甚至不达标袋。

消费提示

连卷袋不等于食品袋


  塑料购物袋收费后,连卷袋的使用量大增,有的顾客用连卷袋装熟食。但业内人士表示,有的连卷袋直接接触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连卷袋不等于食品袋。

  超市目前提供的连卷袋分两种,一种是食品类的,可以直接包装熟食、肉类等食品,另外一种是非食品类的,主要用来包装蔬菜和水果。

  “为了降低成本,用来包装蔬果和已有直接包装的食品,大多采用PE材质的连卷袋。”易初莲花采购部经理徐铭向记者解释,这类连卷袋属于非食品类,成分中添加了草酸(即碳酸钙,又名工业石灰粉),这种连卷袋的成本比食品类包装袋要低。按照相关标准,草酸含量超过5%即不能用于食品包装,非食品类的连卷袋普遍高出这一标准。据了解,含有碳酸钙的塑料袋接触到直接入口的食物,会被溶解并随食物进入人体,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在家乐福、沃尔玛卖场内对比熟食区和蔬果生鲜区的连卷袋,证实了徐铭的说法:两个区域的连卷袋厚度、手感和透明度有明显区别。(吴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