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多城市上调水价 外资成背后“推手”?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7/31 |
|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上海、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集体上调居民水价,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为何一些城市不约而同地集体涨水价?在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除运营成本的因素以外,外资在水价上涨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水价上涨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由于自来水企业运营成本及保护资源等因素考虑,多个地方政府去年已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随着前期居高不下的CPI开始走低,为水价的上涨提供了契机。目前,如何涨、涨多少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今年以来,上海、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集体上调居民水价,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为何一些城市不约而同地集体涨水价?在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除运营成本的因素以外,外资在水价上涨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水价上涨到多少才是合理的?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样本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长三角水价上涨势头明显高过珠三角,从近期拟调整价格(包括已处在听证阶段的城市)的数据比较,长三角地区宁波、无锡、扬州、常州4个城市的水价最高,都超过了3元,其中无锡达到了3.2元;而珠三角地区以深圳的水价最高,为2.8元。通过水费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还可以发现,长三角扬州水价最贵,珠三角惠州水价最贵。而从该比值目前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水价明显比长三角“便宜”,后续存在一定的涨价预期。 扬州水费占居民收入约1% 在此次全国水价上涨的潮流中,涨价步调最一致的要数长三角地区。继今年4月1日南京率先上调水价后,上海、无锡、宁波等长三角地区的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经上调水价或者正在酝酿水价的上涨,其中,江苏省一大半城市的水价调整方案已陆续出台。 记者以长三角10个城市为样本对近期的涨价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10个城市里面,只有3个城市目前尚未公布上调水价的消息。通过对比 (包括已公布的拟调整方案)发现,宁波、无锡、扬州、常州4个城市拟调整水价都超过了3元;若以水价与2008年的各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扬州的水费相对最贵。记者调查发现,在扬州市建设局发布的2006年统计公报中,扬州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89.8升,折合人均年用水69.27吨。即使以目前未涨价的2.57元/吨计算,每年人均水费也达到约178元,超过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据了解,扬州水价调整方案在6月9日听证完毕,目前已进入审批阶段。两个听证方案分别是每吨上调0.43元和0.73元,调整后水价分别达到3.00元/吨和3.30元/吨,将分两年调整到位。增幅分别为16.73%和28.40%。若按照0.43元的调价方案实施,年内扬州将先期调增民用水价0.20元每立方米,2010年再调增0.23元每立方米。 此外,长三角地区尚未调价的城市也有上调水价的规划。而据中国水网最新统计资料,全国36个主要城市水价与去年同比提高了4.7%。 珠三角用水量大 水价不贵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日前对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等8个珠三角城市水价所做的调查,上述城市中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跨度为0.34%~0.63%,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惠州市。 广东自来水供水价格主要由基本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部分组成,目前均已提价或即将提价,其中广东地表水水资源费每吨由原来的0.02元上涨至0.12元,这一水资源费是对供水企业收取的,算入自来水公司成本。有物价部门测算,仅此一项将使自来水公司增加约2亿元成本。靠企业内部消化不现实的情况下,财政补贴或者提高自来水价格成了解决办法。 此外有专家测算,目前广东污水处理的平均成本为1.1元/吨,而收费标准仅为0.8元/吨,这意味着明年广东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或在现有基础上再涨0.3元/吨。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认为,目前珠三角水价上涨是一个大趋势,当地的水价与全国水平相比并不算贵,但人均用水量却是北方的2~3倍。不过如何涨、涨多少仍是个不确定因素,“近期上涨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排污处理费。” 自来水成本持续增加 对于此次上海水价上涨,上海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公司的制水成本一直在上升,新建维护水厂、改善水质工艺等都需要运营成本,作为上市公司,肯定要考虑企业的盈利水平。事实上,公司2007年、2008年一直在酝酿自来水涨价,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实施,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很大。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金润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历史上看每一两年水价都会进行调节,由于2007、2008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所以水价基本没有上调。今年CPI下降,水价上调出现有利时机,因此年初以来很多城市都开始上调水价。他认为水价调整最好的时机正是经济即将复苏,而通胀尚未出现的时期。 金润认为,一方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上涨,另一方面还要保障供水企业能有合理的利润率。现在供水企业合理的净利润率约在8%~10%左右,但很多企业都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从统计数据上看亏损面比较大。 据了解,水价的构成主要包括原水成本、运营成本、税费成本这三大块,原水成本大概占水价的20%,税费成本大概占10%,剩下的70%就是运营成本,而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净水成本、管网的输配成本、管理成本、收益成本等。 那么,1吨水的供水成本究竟是多少呢?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各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情况不一样,它的成本也不一样,一般在3元左右,高的有5元左右的,低的也有1元钱左右的。 “并非是涨价不合理,而是水价的定价机制不合理,涨价可能成为供水企业转嫁不合理成本的借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认为。而供水成本的公开、透明也一直成为外界所呼吁的焦点。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在最新的一份公开报告中指出,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管网漏失、水管单位人员超编、成本分摊不合理、折旧提成、盲目建设等原因导致的不合理成本,至今仍未有相应的有效解决办法。 外资成涨价背后“推手”? 在探究水价上涨原因的时候,由于不少城市的水务领域都有外资的参与。外界认为,自来水价格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此有关,并引发广泛质疑。 以1997年进入中国的国际水务巨头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为例,在政策放开之后,便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溢价收购和快速扩张,目前已在中国的20个地区拥有运营项目。2002年,威立雅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3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此外,据公开报道,威立雅出资17.1亿元获得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收购溢价达到280%,又以9.5亿元获得海口水务集团49%的股权,报价几乎是其他3家竞标者的两倍…… 业内人士指出,外资高溢价收购看中的是今后5年、10年甚至更远的利益。“外商今天高溢价收购供水资产,明天都要成倍地赚回去。”中国水协会会长李振东曾表示。 对于此轮水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除了成本增长的因素,中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专家徐宗威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城市供水项目在交给民营企业或者社会企业去经营时转让价格过高,带来了涨价的压力。实际上实行特许经营制度之后,不仅仅是外资,内资同样也在进入供水等市政公用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天津自1997年与威立雅合作起10多年时间里,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了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水价上涨近4倍。昆明市自来水集团2005年底开始与威立雅合作,次年1月就上调水价,至2007年7月再次上调,涨价幅度和频率都颇为惊人。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10%,尚未形成垄断,不会对中国的供水安全造成影响。 水价调整宜逐步到位 全国水价上涨并非偶然。早在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成本处处长唐铁军曾透露,各地已将水价列入涨价目录,会择机推出。2008年下半年起,此前居高不下的CPI开始走低,为水价的上涨提供了契机。不过专家认为,在调整城市供水价格时,宜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小步快跑,分步调整,逐步到位;二要认真履行听证会制度;三是重视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水价补贴政策;四要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提高阶梯式水价的阶梯差价。 “长期以来,水价构成不合理和水价偏低,没有反映出水资源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水污染也得不到有效治理。”世界银行环境与市政高级工程师樊明远称,应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金润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费只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而一般来说,这一比例要达到2%~3%时人们才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因此,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说,适当涨价也是合理的。 不过,徐宗威认为,通过提高水价来节约用水的作用是有限的,水费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应该控制在2%以下才比较合理,其他国家大体也保持这样的水平。 上海上海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水价上涨以后,公司的盈利会有一定的增长,但涨价之后带来的收入最终还是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水的质量。 上海市居民水价调整方案于2009年6月20日执行当日,上海城投发布公告披露,根据测算,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因本次水价调整,预计2009年下半年自来水水费收入可增加约700万元,2010年水费收入可增加约1500万元。不过,该公司同时在公告中披露,公司为改善水质、保障供应,建设的源江水厂项目将于近期竣工并进入调试通水,这也将导致公司下半年财务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曾表示,有些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革,涉及产权、价格、资源等多部门协调,以及不同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仅仅靠目前的部门规章难以实现有效保障,因此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新闻链接 水务公司或受益于水价上涨预期 尽管目前珠三角各城市水价上涨动作尚不明显,不过包括中山公用 (000685,SZ)、南海发展(600323,SH)、锦龙股份(000712,SZ)在内的珠三角水务上市公司却有望受益于水价上涨的预期。 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秦燕在研究报告指出,北京、上海等36个大中型城市上调了水价,广东地区也在酝酿上调水价,中山无论自来水价还是污水处理价格在广东省内都不算高,还有上涨空间,预计今明两年上调水价的可能性极大。 招商证券分析师王旭东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南海发展仍有进一步整合佛山市南海区内供水市场的空间。公司污水处理业务处于增长期,总处理规模为40.3万立方米/日,3年可带来约1亿元的业务增量。 不过,安信证券分析师诸勤秒则认为,考虑水价上调的两个基本原因是反映水资源稀缺性和弥补供水企业成本,因此水价调整对于南海发展的影响应该较小。 对于同样涉足自来水业务的锦龙股份,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健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公司主业为清远市的自来水供水,而该市已有10年未调整水价,因此预计水价有30%左右的上调空间,而净利润的增厚幅度将比较大,但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