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浙江江山市白菇产业化协会引领全市食用菌产业大发展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3/28 |
|
近日从市食用菌办获悉,我市白菇产业化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授予2010年度“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市白菇产业化协会多年来为引领全市食用菌产业大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早在1987年就成立的市食用菌协会,于2003年更名为市白菇产业化协会。这一我市食用菌生产、种植推广、商品流通等有关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的业务组织,以普及科学技术、互通信息、共谋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流通和科技推广,提供优质服务,架起了政府与白菇从业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2010年,我市有10205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种植量达38120万袋,总产量达15.01万吨,产值达12.775亿元,菇农户均收入达38000元,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358元,辐射带动从业人员5万余人。 多年来,市白菇产业化协会依托技术、人才等优势,通过加大科普宣传、普及标准化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培育了誉满国内外食用菌市场的“江圣”牌江山白菇,其种植量和产量屡创历史新高,产品深受用户欢迎。每年,协会都要组织以协会技术专家为主的宣讲队伍,深入各乡镇、村开展无公害江山白菇标准技术、秀珍菇反季节种植技术等食用菌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2006年以来,协会每年发放的科普图书、食用菌技术模式图、卡片等都在10000份以上,协会制定了《江山白菇浙江省地方系列标准》、《省级江山白菇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等,通过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确保我市白菇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还通过建立会员科普示范基地,促进基地菇农规范生产。 市白菇产业化协会注重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为规范市场和销售行为,提高江山白菇的档次,实施名牌战略,协会逐步要求使用“江圣牌”江山白菇商标,对各会员使用“江圣牌”江山白菇商标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宣传横幅,统一说明,统一包装,统一使用印有“中国白菇之乡”的封装胶带,严禁使用保鲜剂、防腐剂、增白剂;并且在销售季节,农贸市场每天有管理人员巡查,从而大大提高了江山白菇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协会积极引进食用菌新品种金福菇、大球盖菇,成功利用江山白菇废料代替稻草、麦秆原料栽培金福菇,探索出“金针菇———金福菇”、“大球盖菇———水稻”、“竹荪———油菜——— 水稻”、“黑木耳———水稻”等资源循环利用的种植模式,既避免了白菇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原材料成本,实现了菇棚设施的全年利用和亩产千斤粮、亩菇万元钱。 该协会还通过加强技术交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5·12”汶川大地震后,协会通过“空中课堂”、派技术人员指导、在当地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对衢州市对口援建的灾区马公乡进行技术支持,带动当地发展食用菌。2009年,塘源口乡白菇专业合作社就利用生活旧板房,在援建区建立30亩食用菌示范基地,种植江山白菇26万袋,当年就带动2户灾民种菇,得到了省援建指挥部及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