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山东莒县打造现代化农业样板 |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1/3/21 |
|
通过抓、监、控等系统的监管模式,立足终端产品质量,强化产前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莒县的农产品(17.00,0.14,0.83%)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监管,走上以政府、企业、农民三者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良性机制。 在此基础上,莒县通过县财政设立800万元扶持资金,围绕做大瓜菜、果品、烤烟、桑蚕、中药材、茶叶6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3大新兴产业,充分调动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推动了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以前日本客户要远渡重洋来检查大姜的生产种植情况,这两年却一次也没有来过。”问及原因,日照兴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荆兆胜告诉记者,客户通过公司安装的监控设备随时随地可以打开看,对他们的产品质量完全放心。 据荆兆胜介绍,他们的有机生姜生产基地有三个安全网:一是基地防护网。可以保证基地与外界隔离,不受外部感染;二是基地防虫网。基地用防护网全封闭,蛾子进不来,产生不了虫卵,形成不了成虫。里面也有杀虫灯,完全不用农药;三是基地互联网。公司通过安装远程视频设备,国外的客户通过互联网能随时观看这里的生产情况。 在山东省莒县,这样的绿色有机种植模式备受热捧,类似的农产品基地遍地开花,高质量的农产品更是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 去年12月,“莒县大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1月,莒县又荣获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成为全国25个重点推进的典型示范区之一。这些是莒县大力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重大成果。 严格无缝监管 莒县创新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多方式的无缝监管模式,切实打造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区,“莒县的,安全的、放心的”农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 “我们正是通过‘抓源头,监中间,控末端’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在国内外打造出‘莒县的,安全的、放心的’农产品品牌。”莒县县委书记刘兆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莒县是山东省农业大县,农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安全也是尤为重视。在2008年成立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在全省第二家开展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2010年4月,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上,莒县被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经历了2008年7月1日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风波后,为提高大姜的质量,有效控制农药残留,兴达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有机生姜种植基地,严格按有机蔬菜的种植标准管理。随之,公司的大姜重新打开了国际市场,并成为了日本政府采购的合同产品,卖出了最高价格。与此同时,生姜也从单一出口日本走向出口全球。 刘兆亮表示,为确保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污染,他们从多方位进行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抓源头,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二是监中间,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三是控末端,抓好流通环节规范化管理。”刘兆亮说,通过抓、监、控等系统的监管模式,立足终端产品质量,强化产前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自上而下、从始到终的监管,使莒县基本实现了从农资、土壤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的监控和检验检测,逐步由单一的政府监管,走上了以政府、企业、农民三者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良性机制。 创新生产模式 “公司已发展在商检局备案蔬菜水果基地8500亩,全部进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控,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污染控制。”山东孚义食品有限公司经理于家义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分外自信,“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近亿元。” 目前,莒县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东南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2.7亿美元,出口农产品企业户数和速冻保鲜蔬菜、花生等出口总量均占日照市的80%以上,绿芦笋出口量居全省第一。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殊为不易。莒县的选择是,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模式,实施农业生产的基地化生产和标准化种植。 “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是很长的链条,生产、加工、销售分属不同利益主体,很容易影响到农产品安全。必须创新模式,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莒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守亮介绍说。 “每发展一亩绿芦笋,在产前给予500元管理补贴,亩产量达到2000斤以上的给予500元经济奖励,实行‘统一耕耙、统一供苗、统一用药、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销售’。”这是莒县昌泰食品有限公司给小店镇庞家垛庄村绿芦笋种植基地开出的一系列激励政策。 仅去年,该村就新发展绿芦笋2000亩,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绿芦笋生产基地。目前,昌泰食品公司共发展绿芦笋、洋葱、大蒜等合同基地两万余亩,使5000多农户年可增收1000余万元。 在莒县,像昌泰公司这样与各乡镇联合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还有很多。莒县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积极扩大基地规模,组织农民采取土地置换、土地入股等流转形式,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稳妥让渡经营权,通过经营权的集中使用,基地规模快速扩大。 到目前,莒县共发展经济作物面积72.7万亩,其中高效经济作物面积40.5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形成了以陵阳、店子集镇为中心的反季节设施蔬菜,以小店镇为中心的绿芦笋,以洛河、果庄镇为中心的大棚西瓜,以峤山、桑园镇为中心的大姜,以果庄镇为中心的设施油桃,以夏庄、小店镇为中心的大棚草莓,以夏庄镇为中心的绿茶,以库山乡为中心的中药材等十多个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根据全县农产品种植分布区域和企业出口需要,莒县还立足开拓国际市场,按照“现有基地扩规模提档次,新上基地高标准有特色”的思路,重点建设提升了绿芦笋、大姜、大蒜、草莓、花生、果品种植和畜禽养殖等七大示范基地。 目前,全县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由2008年的两万亩迅速增加到近8万亩。基地由所在乡镇负责、所属企业配合,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扶持,集中推广应用新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收获,安装实时监控设备,设立隔离防护设施,确保了质量安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莒县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核心,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年”活动,从2010年起县财政设立800万元扶持资金,围绕做大瓜菜、果品、烤烟、桑蚕、中药材、茶叶六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三大新兴产业,实行县级领导分工包产责任制,健全完善财政扶持、督导调度和考核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镇、村和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推动了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有了基地,有了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实施顺理成章。莒县制定了大姜、绿芦笋、大蒜、甜豌豆、青椒、草莓、花生等十几个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使80%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检测有标准可依、有依据可查,形成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目前,莒县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东南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莒县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由2008年的两万亩迅速增加到近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达到63个,涉及农产品的商标达203件。年创汇2.7亿美元,出口农产品企业户数和速冻保鲜蔬菜、花生等出口总量均占日照市的80%以上,绿芦笋出口量居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