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农产品价格上涨期待理性视角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1/27 |
|
近期,省农业厅组织人员对我省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论为:自去年11月份以来,我省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扬态势。以粮、棉、油、菜、果、畜产品及水、海产品为主流的农产品稳中有升,涨幅较以前增大,但仍在理性范围之内。以葱、姜、蒜、小杂粮为主的非主流农产品出现暴涨,超出正常范围。
农业厅总经济师周占升认为,比一比农资价格,粮价并不高。如,尿素由上年11月的1680.4元/吨升至去年11月的1975.34元/吨,同比上涨17.55%;复合肥由上年的2448.9元/吨上涨至去年的2758.59元/吨,同比上涨12.65%。农用柴油价格由上年的11240元/吨上涨至去年的13160元/吨,同比上涨7.13%。 大白菜贵时高达1.2元/斤。但你到农贸市转一转就会发现,在大家高喊没有“一元菜”的时候也有许多便宜菜,青萝卜、白萝卜都是几毛钱一斤。近期临沂大葱两毛一斤没人要。一些水产品价格甚至降下来。去年11月份,带鱼17.02元/公斤,较上年17.41元/公斤下降了2.27%。 农产品涨价事出有因。 山东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清津认为,通胀预期是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普涨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预期,农产品上涨得最快,从种植、收割、收购、批发到上市,每个环节都上涨一点,最终价格上涨幅度将非常显著,然而农民出售价格仅为最终销售价格的30%左右。 今年,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农作物生长不确定因素增加,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国际上,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区及巴基斯坦棉花生产大国等发生干旱,导致国际农产品减产。 国际农产品价格传导至国内市场。国内灾害性天气频繁,棉花等部分农产品减产较严重。我省预计棉花产量在80万吨左右,较上年减少近20%。 全球经济复苏必然大大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去年,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8.7%。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及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导致了对部分农产品需求的增加。 周占升认为,成本因素不可忽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劳动力、农资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打压的农产品价格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劳动力方面,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回暖,务农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将更加高昂。 农资与土地价格方面,2010年与2006年相比,尿素、钾肥、磷肥等主要农资上涨幅度超过60%,土地租金上涨了56%,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种植总成本上涨幅度分别提高了56.54%、67.65%、35.34%和180.21%,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上述比例。此外,运输成本的增加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一大因素。所以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 张清津说,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后,尤其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的推动下,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借势炒作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葱、姜、蒜等季节性强、地域性显著、产量小的小品种农产品,很容易成为投机炒作的对象。 从省农业厅调查分析看,最近25年,一般公务员工资上涨了60倍左右,农资价格上涨了20倍左右,而粮食价格上涨只有6倍左右,所以说,大部分农产品涨价属于正常范围内,是价值规律的回归。 周占升认为,与地产房价、烟酒食品和能源产品等其他行业相比,农产品价格仍处于理性上涨范围,对农民增收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农业专家和农业主管部门建议,政府宏观调控应该慎重,切忌采取违背市场规律的过急打压行为,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剧供需矛盾,进一步推高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