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温家宝同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交流我也要向你学习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1/23  

新华网郑州1月23日电 题:“我也要向你学习”——记温家宝总理在河南省同玉米专家程相文的交流

记者赵承、张宗堂

三九严寒,隆冬季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河南省鹤壁市就农业生产特别是当前旱情进行调研。

1月22日上午,在考察了鹤壁淇滨区钜桥万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后,温家宝来到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在这里,温总理同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有一段真切而坦诚的交流。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浚县农科所,是河南省保留的重点县级农业科研单位。这个农科院以玉米育种见长,与另一个河南省县级农业科研单位温县农科所齐名。

今年74岁的程相文,戴着眼镜,满头银发。他既是农科院院长,也是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玉米育种专家。十多年前,当他得知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到了主攻小麦育种的温县农科所后,程相文一直盼着温总理能够到这里来。今天,他终于如愿了,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了舒心的笑容。

“河南小麦重要,玉米也很重要。”程相文操着一口河南话,讲述自己一直盼着总理来的心情。因为激动,说话有些紧张。

温家宝听着笑起来:“看来,我今天来对了。如果不来,你会一直‘耿耿于怀’的。”说得程相文笑得更开心了。

在科技成果展示厅里,程相文领着总理参观他和同事们攻关的成果:一个个金色大木碗中盛满了黄橙橙的玉米种子。到去年为止,程相文带领大家选育出玉米新品种11个,其中有一个品种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看着这些饱满的金色种子,就像看到了收获的希望,温家宝总理满心欢喜。在一个盛满玉米棒的木碗前,他停下脚步,用手剥下一粒粒玉米种,边剥边赞不绝口。

在大厅正中央,巨大的金色木碗里盛的是名字叫“浚单20”的玉米新品种。这个品种是程相文经过19年努力摸索培育出来的,适合密植,耐旱,产量高,每亩可达700到800公斤。2010年在全国推广到4700万亩,目前已成为河南第一、黄淮海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温家宝听了介绍感叹道:“不容易啊!”他还鼓励程相文:“河南省对小麦生产贡献全国第一,对玉米生产贡献也会越来越大。”这句话让搞了一辈子育种的程相文顿生自豪之感。他握着总理的手坚定地说:“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能够做到!”

程相文1963年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农科所工作,把一辈子都献给了玉米育种事业,无怨无悔。他有40个春节是在农科院设在海南的玉米育种基地里度过的。父母去世不在身边,爱人去世也不在身边。程相文的事迹和他对玉米育种事业的挚爱深深打动了总理。温家宝握着程相文的手说:“河南省的科技人员要向你学习。”稍微停顿一下,又加重语气说:“我也要向你学习!”

大厅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温家宝接着说:“农业科技只有扎根基层,才能让农民受益。我们要更加重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在院所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要下真功夫。”

程相文身边有一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其中不少是博士生和硕士生。温家宝对这些年轻人说:“搞农业科技在基层最有前途。你们的研究和农业种植直接结合,会出大成果。”

要分别了,憨厚的程相文握着总理的手不愿松开。他说:“现在中国与外国在种子领域的竞争很激烈,我很着急。我还要向您提一个建议,要建立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培育和推广更多的优质玉米种子。”

随行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告诉老程:总理十分关心农业育种问题。按照总理要求,农业部正在制定加快种子产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就包括种子基地建设。

温家宝拍着老程的手说:“您的建议很好!我们要研究一下在原有基础上再扩大建立小麦和玉米种子基地的建设。”

料峭寒风中,程相文和鹤壁农业科学院的职工们挥手与温家宝总理道别。温总理与程相文的对话,以及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勉励,为他们在寒冬中送来温暖和进一步发展农业科技的信心。

乘车返回鹤壁市区途中,温家宝对当地负责同志说,我给浚单系列的玉米种子起一个新名字,叫“永优”。我要手书出来,送给老程。

当程相文得知这一消息后,既万分高兴又感到重任在肩。他明白总理的深意:我们培育的种子品质要永远优秀,在与外国种子的竞争中永远保持优势。程相文说,为了总理的这份重托,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