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农产品怎样跳出“农门” |
文章来源:常德日报 更新时间:2010/9/13 |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总有这样一些场景,让我们体会到丰收的愉悦:晶莹的葡萄挂满枝头,黄澄澄的柑橘惹人垂涎,金黄的稻谷笑弯了腰…… 丰收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为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赢利,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市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现状如何?农产品要跳出“农门”面临怎样的困难?如何才能让茶叶、柑橘、葡萄、甲鱼等农产品走出常德?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市场开发方式各异神通各显 9月3日,市供销社的干部告诉笔者一个喜讯:今年的全国柑橘年会将于10月份在我市召开。届时,全国各地的加工企业、销售商将云集我市。据市供销社主任汪淑凡介绍,年会由全国供销总社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柑橘分会组织,多在柑橘主产地召开,我市经努力争取,当上了今年的东道主。他说,以前我市的柑橘走出去销售的多,主办国家级节会,进一步打开销售通道,是我市采取引进来策略,推介柑橘品牌的重要举措。 以节会为平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成为我市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5月,市供销社组织汉寿县的“锦鳞香”等5家龟鳖生产加工企业到上海,集中推介20多个产品,收获了1350万元的购销大单,之后,我市又通过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与客商签下了1100万元的购销合同。 除利用节会、展会、博览会等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外,我市正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促进农产品市场开发。 订单农业的推广,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车间延伸到田间地头,使农民得了实惠,又为农业产业化企业保证了稳定且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鼎城区天嘉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生产“湘云鲫”系列食品,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运行,带动100多个农户进行水产养殖,产品销往香港、美国等地。由供销部门牵头,澧县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进行订单生产,与步步高、沃尔玛等大超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生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机衔接起来,使企业、农户走上了共赢的发展之路。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全市除了甘露寺蔬菜批发市场这个最大的农产品市场外,石门皂市镇的柑橘市场、澧县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鼎城区谢家铺的生猪交易市场、安乡和市区桥南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都已过亿。 新的销售方式正兴起并日渐活跃。越来越多的农村经纪人和农村种养大户自发组织起来,找信息、跑市场,成为农产品销售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目前,全市的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年销售收入过百万的有2000多人。农产品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壮大,也使市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由市供销社牵头成立,由195个成员组成的市农产品流通协会成为全市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航母”,年经营额达55个亿,带动农户40万户,涉及柑橘营销、大米加工、蔬菜流通、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竹木器加工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行当。 供销系统的“新网工程”对农产品流通发挥了可喜作用。“新网工程”全称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从2006年开始实施,一方面能把物资配送下乡,一方面又能把农副产品送进城,配送到全国各地。我市的“新网工程”已建起生产资料供应网络、日用消费品配送网络、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到去年底,全市200多个乡镇共建成了4780个网点,覆盖面达到80%以上,有的还延伸到村一级。 网络销售成为农产品市场开发的一个新亮点。今年,为促进葡萄销售,市供销社将产品信息发布于省供销社的商务信息网,受到了不少客商的关注。如今,市供销社正与企业合作,着手建农产品网上销售信息平台,以打开网络销售的大门。 综上不难看出,我市农村能人、农村经纪人、基层干部、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府部门等各个销售主体、服务单位所推行的各种销售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上下呼应,内外联结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为把我市的农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产品缺少包装推广 因措施得力,我市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成绩令人欣喜,但在市场开发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市场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已小有名气的农产品品牌未真正叫响,不少有潜力的农产品仍藏于深闺人未识。 尽管我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启动较早,力度较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标准化生产没有成为农业生产的普遍形态,农产品品质与市场的要求比,还需进一步提升。 信息网络不健全,导致农民生产农产品喜欢跟风,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农产品销售“农民靠贩子,贩子靠大户,大户靠电话”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因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科学预测,造成生产与销售脱节,农产品难以受到市场青睐。 流通基础设施差也是影响农产品走出去的一个瓶颈。储藏设备达不到要求,检测设备、物流设施缺乏,农产品配送散兵游勇多,正规军少。物流网络的不健全,使农产品很难走远。 笔者了解到,全市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不到15%,能实现保鲜储存的不到20%,经过加工的不到30%。以柑橘为例,全市的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实际加工的还不到10万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市柑橘高达100万吨的年产量。产量与加工量的巨大差额,是常德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尴尬。综观全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成气候的少。小而散、小而弱是其普遍生存状况,因此市场影响力、带动力也就差。 由于缺乏过硬的品牌和专业的包装推广,我市农产品暂未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以大宗农产品茶叶举例,桃源县三分之二的原叶被外地企业采购,沦为全国名茶铁观音、龙井的原料。在浙江、福建的名茶生产基地,一万亩能产生一个亿的产值,而我市22万亩茶叶有包装销售的不到一成,产值只有4.5亿元。除大宗农产品外,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农产品也存在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石门金山寨王苦荞专业合作社主产苦荞粉、苦荞酒等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因宣传推广、品牌创建力度不够,香味难以飘出山外。 跳“农门”应凝聚各方合力 与外地差距越大,市场开发的潜力就越大。让更多的农产品跳出“农门”,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关乎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重要课题,涉及到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市场渠道开拓、网络建设、物流配送、整合推广等方方面面,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个农产品生产销售主体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服务,搞好引导和扶持。 从生产环节来看,政府要引导农户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产品特色化等要求改良品种,积极培育和开发区域优势产品,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从加工环节来看,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流通环节来看,要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茶叶、柑橘、葡萄、粮、棉、油、猪、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发展壮大流通协会组织,积极组织农产品经营主体改变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走联合发展道路。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改善交易条件,打造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畅通流通渠道。搞好本地市场建设,发展专业市场,拓展大中城市市场,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经营主体瞄准国际市场。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采集点,对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市场行情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时发布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拓展市场。 除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搞好服务外,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还要搞好整体策划与包装,多举办柑橘节、柑橘年会、“挑担茶叶上北京”等类似的活动,通过注册认证、参加会展、媒介宣传,为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创建农产品品牌搞好服务。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可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可采取以奖代投等方式,扶持流通大户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