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9/6  

    编者按 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向农业强县转变?四川省蓬溪县按照“生态立县”的思想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发挥生态优势,利用丘陵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起生态环境、生态标准、生态方式“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生态农业发展取得突破进展,有力推进了农业实现跨越发展。

  蓬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80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革命老区。但该县与很多革命老区一样,是农业大县也是财政弱县。如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该县积极探索,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致力发展生态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日前,记者就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蓬溪县县委书记吴相洪进行了探讨。

  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点

  记者: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蓬溪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困难是什么?蓬溪从何入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吴相洪:蓬溪是农业大县,地处嘉陵江和涪江分水岭地带,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制约和基础设施滞后导致蓬溪长期以来发展不足,特别是农民群众“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局面长期没有改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2005年,全年农业总产值仅2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99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少1056元、604元、320元。

  为改变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现状,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培育生态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转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原生态农业,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我们下大力气寻找加快发展的突破点,对县域资源和环境进行再梳理、再审视,找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资源禀赋和支撑:蓬溪51万亩耕地经过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三聚氰胺、激素均为零,酸碱度适中,达到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18.95,0.00,0.00%)生产基地标准,其中95%的土地达到国家一级自然生态土壤标准,而且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植被茂盛,自然保护区14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33.7%,绿色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75%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3天,其中空气质量Ⅰ级标准达到206天;县域水质优于Ⅲ类标准,其中10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为此,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再思考、再谋划。通过2008年近10个月的调研和反复论证,明确提出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村全面小康步伐。

  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记者:有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共识之后,近几年蓬溪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如何?

  吴相洪:近年来,我们不断探寻丘区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探索出了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猪—果—草—鹅—鱼”、以蘑菇种植为基础的“稻—菇—菜—菜—菜”两年五熟制、以“灯光诱蛾”为基础的绿色水产、“有机米—稻田鲈鱼(红田鱼)”、林下特色种养殖等五种立体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全县推广面逐步扩大,标准化、无公害化、集约化种养殖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二是打造亮点。以国道318线蓬溪段、县道蓬红线为重点,引进业主发展园区农业综合示范区,建成天宫堂、华亨泰丰、昊宏菌业等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示范园区20余个,示范带动农民发展香菇、原生态鹅等绿色产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外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如法国威迈、四川兰田、福建闽中、生态绿洲等公司入驻蓬溪,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1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引进四川威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民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蓬溪发展菊苣、青刀豆、青椒、高山娃娃菜、西瓜等设施精品蔬菜5万亩;建成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1.5万亩和全国最大的原生态鹅产业基地。

  三是树立品牌。继蓬溪51万亩耕地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后,蓬溪仙桃、九叶青花椒及制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优质双孢蘑菇、香菇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矮晚柚成为全国惟一进入世博会的鲜活农产品;“桃仙溪蓬”牌蓬溪仙桃被评为中华名果。

  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记者:蓬溪县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来更好地发挥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

  吴相洪:我们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资源,通过推进“一态三化”,即原生态,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我们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原生态种植业、原生态畜牧业,成功探索、推行出的“猪—果—草—鹅—鱼”和“稻—菇—菜—菜—菜”等现代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人力财力投入的减少,动植物的排泄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低碳经济循环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面源污染得到更好防治,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同时,我们加大力度健全完善绿色食品生产、监管体系,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检测验收;原生态鹅质量检测已达国家禽肉类最高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矮晚柚生产基地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验收,产品已获有机食品认证;红参水果胡萝卜通过北京市场准入质量检测,促进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我们还坚持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为平台,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一批以中国红海项目为代表的重点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促进了全县乡村生态旅游业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成为提升现代林业、促进林农增收、加快城乡统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实践,蓬溪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平衡也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生态农业对促进蓬溪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相洪:生态农业的发展对蓬溪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升了蓬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具体说,蓬溪在发展生态农业中,通过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按照“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带动80%以上农户参与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二次返利、分红等机制,努力探索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风险规避新机制;通过建立积极推进“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生猪业主寄养制”、“母山羊(兔)寄养制”、“农作物业主寄种制”、“土地认种制”等“寄托生产制”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2009年,PIC生猪养殖户户均增收2000元,原生态鹅养殖户户均增收1000元,食用菌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矮晚柚种植户户均增收800元,蓬溪高β胡萝卜素甘薯种植户户均增收500元,青刀豆种植户户均增收800元,蓬溪仙桃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

  记者:下一步蓬溪发展生态农业有哪些举措和思路?

  吴相洪:蓬溪的农民已经受益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实际,进一步坚持发展PIC生猪、原生态鹅(兔)、食用菌、蓬溪仙桃等生态种养殖产业,提升生态农业品牌,确保有更多更好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上飞机、成专供、进超市;进一步抓好农产品安全性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污染的防治、生态平衡的维护,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生态文明加快建设,力争到2015年,将蓬溪建成生态经济较为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和谐的生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