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科技进步推动甘肃农业发展转型走向“挣钱农业”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9/5 |
|
以前,地处高原的天祝县农牧民,很少见到新鲜蔬菜。如今,科技的进步使天祝县种上了反季节高原夏菜,天热时大量运往东南沿海地区,蔬菜成为天祝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以前,地处六盘山麓的张家川县农民,只种小麦、玉米,主要是为了吃饱肚子。如今,张家川县农民种马铃薯、养羊,则主要是为了挣钱。 在不知不觉中,甘肃省农业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已由单纯地为了吃饭,兼具了既保吃饭也为挣钱的双重身份,标志着甘肃省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一 农民挣钱的前提是吃饱肚子。 天水市的一位老人说:“地还是那些地,天还是那个天,以前地里就是长不好庄稼,现在种出来的粮食就是多。” 原因何在?专家说,除了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外,最主要的是科技的因素。施不施化肥、有没有新种子、用不用新的种植技术,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巨大差别。粗略估计,科技对我国农业的贡献率已超过50%。 省农科院先后选育出的冬、春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新增粮食近10亿公斤,新增效益约15亿元,对保障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科技的威力,使甘肃省农民不再为吃饭发愁。 吃饱了肚子,就要想法挣钱。面对需求不一样的农民,作为全省农业科研“龙头老大”的省农科院,近年来主攻方向发生变化,由以种植业研究为主转为种植、养殖、加工等齐头并进,专业研究所由8个调整成13个。 新组建了马铃薯研究所,选育专用于加工生产马铃薯产品的新品种。定西农民种的马铃薯,主要是卖给工厂作原料。 新组建了啤酒原料研究所,选育甘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河西地区原来种小麦的农民,迅速转向种植啤酒大麦以求增收。河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产量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使甘肃省形成了一个新的重要产业。 新组建了畜草研究所,攻克了一系列制约甘肃省养殖业的难题,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提供了支撑。 新组建了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攻关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廉价的农产品,变成了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 与省农科院科研主攻方向的变化一样,甘肃省其他农业科研机构,也纷纷把注意力转向增加农民的收入。 科研方向的变化,为从“吃饭农业”转向“挣钱农业”奠定了基础。 二据统计,“十一五”以来,仅省农科院就进行了410多项科技攻关,合同经费1.62亿元,是“十五”期间合同经费的2.3倍。 在种植业中,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新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甘肃省科研人员通过强化杂种优势利用、航天诱变育种、现代生物等高新技术和常规育种的结合,选育出了一批产量高、效益好的新品种,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省农科院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200多万亩,获纯收益80亿元以上。胡麻新品种陇亚10号占全国同类地区种植面积的30%,成为我国新的胡麻主栽品种。陇椒系列辣椒新杂交种成为甘肃省日光温室以及塑料大棚辣椒生产的主栽品种。彩色棉新品种陇绿棉1号是国内第一个品质较好的绿色棉新品种。 与此同时,玉米、春小麦、豌豆、油菜、油葵、瓜菜、食用菌、果树等方面均新培育出了优良品种。近5年来,仅省农科院就选育出79个农作物新品种。 在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农业区,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发并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给旱作农业区带来了一场革命。如今,省农科院又研发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后在2009年大旱年份增产幅度达50%以上。 在河西绿洲灌区,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研发并示范推广了垄作沟灌节水农业新技术,革新了河西农田耕作方式,提高产量5%,每亩节水50立方米至100立方米,给灌区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甘肃省研究提出了绿色农业循环利用技术,节水30%,节肥20%,秸秆利用率达到60%。研究提出高原夏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产品无公害率达到95%以上,为高海拔冷凉区蔬菜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旱地果树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西北型标准化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与标准、秸秆型发酵床养猪技术、种植绿肥提高农田有机质技术、盐碱土改良技术、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及种苗脱毒快繁技术等多项技术也在生产中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 有了新品种、新技术,还需要延长产业链,开发新产品。省农科院研制的纳米保鲜果蜡,显著改善果品外观质量,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目前已稳占国内果蜡市场30%份额,累计为水果行业带来经济效益2.3亿元以上。 甘肃省科研人员采用微波-压差膨化技术代替高温油炸工艺生产的苹果脆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用原来丢弃的苹果残次果为原料,生产出味道清香的苹果脆片,颇受市场欢迎。据测算,每吨残次果产生纯利润1000元以上。 甘肃省科研人员研究出高效、无毒副作用的马铃薯抑芽剂,使马铃薯可以储藏到第二年6月,不仅使每吨马铃薯增值300元以上,而且解决了制约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 与此同时,众多新产品纷纷问世,玉米种衣剂、新型农药、马铃薯专用肥、啤酒大麦专用肥、生物菌肥、蔬菜保鲜剂、温室复合保温被、节水灌溉设备等等。这些新产品使农业越来越有利可图,从事农业挣到的钱越来越多。 据统计,近4年来,仅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就为全省农民每人平均新增加收入400元以上。 在为农民充实钱袋子的过程中,甘肃省农业科研人员对全省如何走向现代农业,心里越来越明确,构想越来越清晰。省农科院院长宋尚有研究员说,全省可分成四大区域,河西发展节水高效商品型农业模式,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东部发展旱作区集水高效农业模式,确保全省粮油和果品等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陇南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模式,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甘南发展民族地区草地畜牧业模式,保护好黄河源头生态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