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黑龙江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 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8/24 |
|
盛夏的黑龙江大地,满眼绿色铺向天际。一辆辆智能化拖拉机穿梭田间,一台台喷灌机驰骋碧野,一架架农用银鹰翱翔蓝天……黑土地上的一幅现代化大农业的美丽画卷,如此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据了解,在干旱、低温等灾害影响下,黑龙江省粮食已连续6年获得大丰收,2009年总产达到870.6亿斤,跃升全国第二位,粮食商品率75%,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大粮仓。 黑龙江正在抢抓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新机遇。 今年是近年来国家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财政安排全年“三农”支出818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2.8%。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又增加了70.8亿元,对包括东北水稻大棚育秧等农业生产给予补助,连同其他一系列农业政策措施为抗击极端气候、夺取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是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绝佳机遇,该如何把握呢?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就是以突破千亿斤粮食产量大关为抓手,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说。 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在黑龙江垦区的海林农场,第11作业站的种粮大户王申悦正驾驶着大型智能化拖拉机在田间耕作。“这是几个月前花数万元新买的‘四轮子’,当时就获得了几千元的农机购置补贴。现在种粮都是机械化,我承包了近500亩地。”在今年全省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激励下,从黑龙江畔到大兴安岭,从北极村到三江平原,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浪高过一浪。 黑龙江省于2008年4月制定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并结合有关部门签署了《加快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与水利发展改革合作备忘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场声势浩大的系统工程展开了。 目前,黑龙江省已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农机化、农田水利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为项目早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素有黑龙江现代农业排头兵之称的垦区采访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告诉记者:“2010年垦区克服今春不利气象条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双双突破4000万亩,为粮食总产实现连续第7个丰收年奠定坚实基础。” 抢抓机遇,就得用好最大优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垦区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垦区所属农牧场分布在全省各地,能带动全省三分之二的农村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王申悦购买农机的欣喜之情,是垦区已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真实写照,今年垦区计划农机更新投入15亿元以上,新增各类机械5万余台件,包括建三江分局、友谊农场等地正掀起一股农业机械化浪潮。目前,垦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以上,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从2007年到2009年,垦区粮食亩产从772斤提升到866斤,增长了12.2%;粮食总产从249亿斤增加到330亿斤,增长了32.5%。 在宁安农场第三管理区,2010年4月新开工的迎门山节水灌溉配套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再有10个月,这项投资1500万元的工程就完工了。那时,农场将会增加2万亩水浇地,粮食的产量和效益会更加可观。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重点建设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西山水库、九龙水库等控制性工程,完成1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鼓励农民建设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00万亩。 事实上,在其他方面推进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实施的步伐从未停止。近两年来,黑龙江省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102个,大豆、小麦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67%。全省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7.6%,比2007年提高4.3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建立5大作物10大高产技术栽培模式,推广面积1.4亿亩。 坚定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来到风景秀丽的海林农场,第一感觉仿佛置身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北欧小镇。是什么力量让海林完成华丽的转身?答案是农业产业化。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围绕“农”字上工业,黑龙江的一批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这是沉出工序,每18吨原料中可提取1吨糖甙,作为糖尿病人可使用的高级绿色糖原料,其经济效益达每吨23万元。”在海林农场的甜菊糖甙厂,化验室化验员张颖指着隆隆作响的机器说,上世纪80年代,他们就开始种植甜叶菊。目前,亩效益达到800元以上,是粮食作物的3倍多。甜叶菊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占总种植面积的十三分之一,其经济效益超过整个农场的四分之一。 “目前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区有充足的粮食等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只有15%,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初步估算将有数千亿元产值。”省委书记吉炳轩的一番话道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前景。 为此,黑龙江省近年来着力推进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农业产业化转变,下大气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除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外,出台《黑龙江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在龙头企业、经营和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制度的创新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目标持续努力。 在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仁礼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大豆加工能力已超过700万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辐射数千万亩大豆种植面积。除生产初级的大豆油和豆粕外,该公司还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卵磷脂等深加工产品,现在正朝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拓展。 据了解,目前垦区生产的大米、大豆油、奶粉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2.1%、1.7%、4%,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的品牌价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 在垦区的带动下,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发展到8000万亩,带动农户240万户,户均增收1900元。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00户,销售收入1050亿元,比2007年增长23.5%。年销售收入20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8户,比2007年增加3户。全省农产品已获国家驰名商标11个,中国名牌13个,省级名牌155个。 从高效农业入手转变发展方式 置身哈尔滨市东南郊的香坊实验农场,难觅玉米、大豆的踪影,但见鲜花遍野、瓜果悬枝,处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 在该场下属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园区常务主任齐志奇管理的农产品让人大开眼界。“你看,无土红掌园区里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几天内就能‘长出’80元,一亩地年产1万多元。”齐志奇说,像这样高效农业的例子在他们农场并不鲜见。该园的“碧香无核”葡萄年产数十万斤,每斤市价超过25元;“图得拉登”等30多个草莓品种,采用无土栽培,节水高产,每斤可卖到100元。 据介绍,香坊实验农场是针对哈尔滨市区推出的,包含观光设施农业、旅游生态农业等多项内容,仅千亩的现代农业园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同样的高效在海林农场则体现在打时间差上。该场利用绿源沼气站生产的沼渣、沼液代替农药化肥,蔬菜在棚室种植基地内实现高速生长,产出反季节农产品出口俄罗斯,亩效益超过普通种植的30倍。 “这些年为发展高效、精细化农业,黑龙江不断增加投入。”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2009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比2007年增长2个百分点。新培育、引进粮食作物优良品种368个,良种覆盖率提高至98%。其中有机、绿色食品的分量不断增加,已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加快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全省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今年黑龙江省在一些地区引导农民开展种植牧草试验,甘南县兴十四村种植紫花苜蓿1280亩。林甸县利用地热资源,引进投资商与农民合作,建立温室蔬菜基地,今年温室大棚将发展到3000栋。 6月25日,宁安农场职工丁岳武的家里一片欢声笑语,他们夫妻俩挥舞手中的刮条刀麻利地切割着,长长的甜葫芦条堆满了院子。“一想到俺家的产品能出口日本,每斤出口卖到28元,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丁岳武说。现在农场建设了“甜葫芦条生产基地”,产出绿色产品,他家每亩地纯收入超过2000元。 “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我们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设‘万亩节水灌溉区’,保障圆葱、甜葫芦条等高效作物生长。同时,建立4大经济作物基地,整个农场耕地亩均纯效益超过千元。”宁安农场场长田立明的话道出了高效农业的奥秘。 据了解,2009年黑龙江绿色粮食种植面积已达5700多万亩,总产超过380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的44.1%,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种植面积和认证数量列全国之首。在垦区的农作物基本达到全面积无公害化种植标准,种植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