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6/10  

    中国纬度最高的茶叶生产基地、胶东面积最大的大姜生产基地、江北产量最大的牡蛎生产基地……访乳山,看农业,“三最”鼓舞人心。

“胆识+政策”打破种茶“禁区”

    6月5日,乳山市乳山寨镇郭枣夼村的王成刚在自家茶园里采摘茶叶。他家茶园面积近200亩,每斤鲜茶叶能卖到150元左右,亩均收入超过3000元。老叶出售加工乌龙茶,每亩又可增加收入1000元。如今,乳山已有6000多人通过发展茶叶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乳山农民也尝试过种植茶叶,由于没有攻克茶树越冬的难题,一度失败。2007年,乳山聘请多位农业专家成立了茶叶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在加强茶树抗寒良种引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筛选背风向阳的缓坡栽植地,大力推广合理密植、矮壮法栽培和冬季根部培土等技术,一举攻克了茶树越冬难题。

    乳山把茶产业列为十大农业富民产业之一,出台奖励补贴政策,逐年加大补贴力度。今年,乳山市对茶叶种植面积连片发展5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60元,目前全市茶叶面积已突破万亩,成为“中国纬度最高、烟威面积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

    启示:胆识来自科学论证,而规模的形成则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乳山将一个传统上的种茶“禁区”做成了万亩茶叶基地,这充分证明:胆识决定成败,政策决定兴衰。

“龙头企业+合作社”挺起大姜价格

   大孤山镇上册村农民丁本能去年种了2亩大姜,净赚4万余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承包了6亩地扩种大姜。上册村大姜种植面积已达到700余亩,去年仅大姜一项,全村收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乳山市大姜种植面积新增5000多亩,总面积达5.3万亩,成为胶东面积最大的大姜生产基地。大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担心产量过剩价格下跌吗?大孤山镇镇长刘培根说:“原先姜价完全由外地姜贩子说了算,现在有了银金食品等20多个大姜加工企业,他们与姜农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为了收到优质大姜,还不断上调价格。现在姜农大面积扩种,心里有了底。”

   农业合作社也在做大大姜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乳山环宇生姜专业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不仅免费为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还不断拓展销售渠道,除了与本地连锁超市合作外,还将乳山大姜卖到了东南亚、中东、欧洲、美国等地。

   启示: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乳山重点扶持一批市场潜力大、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农民发展合作社,激活了农业产业链,有效避免了市场行情大起大落对农民的负面影响。

“技术+质量”打造牡蛎品牌

   6月5日,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支部书记迟明雪家里人来人往,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牡蛎销售商提前半年就来下订单。迟明雪介绍说:“自打2008年‘乳山牡蛎’获得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后,许多订货商在牡蛎播种前就扎在村里盯货源。”

   以往乳山的牡蛎养殖采取“春种冬收”模式,牡蛎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台风、高温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政府聘请专家前来指导,从周边地区引进半成品牡蛎进行播种,变“春种冬收”为“秋种春收”,不仅避开了台风、高温等自然灾害,还增加了牡蛎的营养价值。

有关部门引导养殖户严格按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生产,一举叫响了“乳山牡蛎”的牌子。

目前,全市牡蛎养殖面积突破3万亩,年产量达20余万吨,成为江北牡蛎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

    启示:提高产量靠技术,打开市场靠质量。乳山顺应农产品“绿色、安全、生态、高效”的发展趋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狠下工夫,打造出绿色农产品品牌,赢得业界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市场。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