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社科院专家称西南旱情不影响整个粮市供求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5/3  

  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3日报道 从2009年入秋至今年春天,云南大部以及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区、市)局部地区旱情非常严重,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大旱是否会造成粮食价格大幅波动?今年全国粮价将呈现怎样的走势?粮价是否会引发通胀隐忧?为此,本报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室主任李成贵研究员。

  不会造成特别大影响

  问:西南五省区遭遇大旱,大米期货价格一度猛涨。西南旱情会否冲击今年全国粮价?

  李成贵:前一段时间西南干旱尤其云南干旱得非常厉害,这肯定对当地作物生产有一定影响。最近西南已经降雨,干旱得到了部分缓解。籼稻期货主力合约1009近期在弱势震荡下跌,而且处在回落态势。

  西南干旱对全国粮价不构成特别大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西南不是粮食主产区。例如,云南粮食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5%左右。即使有一些减产,不会对整个供求带来明显影响。

  第二,今年西南干旱没有去年华北干旱严重。河南每年产量1000亿斤,去年遭遇到了非常严重的干旱;秋天粮食主产区东北也遇旱,两者都比今年严重,但是全国总产量还是增产了,好于预期,因此不必对今年旱情的影响过度担忧。

  第三,中国连续六年粮食增收,有大量粮源。我国目前有4700多亿斤储备粮,足够调控粮价。西南大旱以后,国家已经运了180万吨储备粮。所以西南粮价没有明显增长,价格很快趋于稳定了。从全国市场看,稻谷、玉米、小麦国储拍卖货源充足,轮换出库将大规模进行,会限制粮价上升。

  流动性过强推动上涨

  问:今年粮食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李成贵:中国连续六年粮食增收,如果按供求算,应该是下跌的。但中国粮食市场有政府最低收购价托底,价格很难跌破保护价,波动很小。而且国家对农资进行动态补贴,只增不减。所以中国粮价由于处于政策市,总体上会以最低收购价为支撑,窄幅震荡。但不排除个别品种的震荡偏强。粳稻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且去年东北粳稻下降30%左右,相对于其他谷物品种,粳稻储备处于低位。今年3月份粳稻与中晚籼稻的价差已达541元/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农民惜售心理强,预计在5月份后可能上涨。

  除政策和供求影响外,货币供应也可能影响粮价。流动性过强甚至泛滥会造成粮价的上涨。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有些投机成分会进入农产品市场。

  再有就是和居民收入有关。比较明显的是,当人民收入增加得很快或调高工资时,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影响,农产品价格也会得到拉动。

  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也对部分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年内人民币升值,将有利于大豆进口,对豆类产品价格造成压力。

  不构成通胀压力

  问:不少人认为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拉动CPI增速上涨的主因,因此担忧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您对此是否认同?今年粮价会不会对通货膨胀构成压力?

  李成贵:我不赞成这种看法。目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来自于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过快上涨,粮价并不构成通胀压力。应该看到,在CPI构成中,上个世纪80年代,食品占了60%左右的权重,目前已下降到30%左右,预计不久的将来还会继续降低,与此同时居住消费以及其他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多,居住类的权重已经达到15%。相比于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如建材、房租等上涨得更快,后者对CPI构成较大压力。另外,粮食市场是政策市,价格不可能上涨太多,这种涨幅在CPI上表现得微乎其微,不会对通胀产生明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