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农业大区的华美蝶变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3/11  

   新年伊始,盘点2009,襄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31.5亿元,同比增长6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超3亿元;全区工业企业达到1025家,净增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9家,净增48家……众多数据显示,襄阳县域经济连续迎来大跃升,正朝着工业强区和5年内争进全省十强的目标飞奔!

  昔日的农业大县襄阳,是如何实现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强区的华美蝶变的呢?记者近日来到襄阳,进行了探访。

  财政穷县:农业大区的痛楚

  襄阳曾经是“全国百强县市”,从1993年起,连续6年跻身全省“十强”县市。当迈入上世纪90年代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大县,遭遇到了市场化浪潮的空前挑战。由于机制不活、技术落后、规模太小等诸多因素,到上世纪90年代末时,该区工业企业大批倒闭,90%以上纺织企业停产,加之撤县设区等影响,全区工业产值仅占GDP的30%。曾因农业自豪的襄阳,陷入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泥潭,从全省“十强县”的顶峰直线滑落。

  痛定思痛,襄阳决心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和经营现代农业,用超常规手段发展现代工业。区委书记郭忠认为:“必须紧紧扭住工业化的‘牛鼻子’,尽快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区转型!”区长王军的观点是:“工业是推进襄阳实现跨越式发展,争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的主动力。”

  思路明晰,襄阳区决策层很快确立了“工业强区、工业富区”工作思路,大念“工业经”。机电汽配百亿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百亿园区、现代物流产业百亿工业园区等“一区八园”(即一个襄阳经济开发区和8个小工业园区)格局很快形成,建成区总面积近16平方公里。

  机电汽配:服务东风当配角

  20日,浓浓的年味远未消去。可记者走进襄阳机电工业园区,看到的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襄阳三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半成品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焊接车厢、有序拼装。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是去年投资500多万元新建的生产线。去年腊月28日公司才放假,今年初六就上班了,忙着赶东风公司本期400多台自卸车改装定单任务。

  发展机电汽配产业,对环抱东风基地的襄阳来说,条件得天独厚。2003年,襄阳就确立了“服务东风,甘当配角,突破性发展机电汽配产业”的思路,拿出5.34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机电工业园,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汽配项目向园区集中,不断拉长加粗产业链。

  以商引商,商机无限。该区引进荣华集团后,将735亩地打包交其投资4.5亿元兴办荣华工业园,引进三依汽配、三禾齿轮、邦乐车桥等1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产业群,达产后产销规模将达20亿元,利税过亿元。总投资7亿元的襄阳轴承工业园,旨在打造“中国轴承之都”。

  而今,襄阳已与东风襄樊基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以长源东谷、荣华汽贸、鹰牌轴承、京泰汽配、神誉机械为骨干的机电汽配产业集群,企业已达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拥有发动机缸盖、汽车连杆、轴承等10多个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六成企业与东风建立了紧密配套关系。

  驱车邓城大道,一家家汽车4S店、汽配城鳞次栉比,一个个汽车零部件工厂扎堆而立,一个个汽车仓储、物流企业红红火火,十里汽车产业走廊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机电汽配业,正成为助推襄阳县域经济奋飞的有力翅膀。

  亩赚两万:现代农业的魔力

  成片的生产基地一望无际,数辆大卡车正将一箱箱袋装蔬菜往上装。现场管理人员介绍,这些新鲜蔬菜经过香港,16个小时后就可出现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超市,36小时后将出现在英国伦敦的市民餐桌。这是2月21日,记者在襄阳双沟镇乾兴公司出口蔬菜生产基地看到的场景。

  乾兴公司建有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广东菜心、日本芥蓝、西兰花、法国青刀豆、台湾豆等20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年产150多万吨。每亩年可赚两万多元,是传统农业的10倍以上。

  近年来,襄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全力引进、培植襄阳鲁花、万宝、正大、希望等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步建成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马铃薯、优质蔬菜等8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优质农产品种植区域化、基地板块化、效益规模化。

  农兴工,工促农。重点龙头企业的壮大,产生了集聚效应。目前,该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形成6大农产品加工集群。国家级龙头企业襄樊万宝粮油公司年产值16亿元。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84.74亿元,产业化经营率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