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江津掀起循环农业热 走上绿色生态发展路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1/13  

新华网重庆频道1月13日电(袁孝春)"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路子,每年至少为我多增收15万元!"尝到"循环农业"甜头的江津区永旺畜禽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周贵,谈起才投产一年的养殖场,禁不住有几分得意。

揭开循环的"秘密"

树上挂满了绿油油的果子,猪舍里猪儿在嬉闹,池塘里鱼儿在跳跃……走进位于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的永旺畜禽养殖场,到处一派生意盎然。最惹眼的是猪舍边一个直径约10米左右的圆柱形大罐子。据王周贵介绍,循环农业的"秘密"就在这个罐子里。原来这个大罐子名叫厌氧发酵罐,专门用于发酵产生沼气用的。经她介绍,笔者了解整个循环的"秘密"。

猪舍的排泄物通过导流管道,汇集到隔液拦栅池中。隔液拦栅池安装有栅栏,在对较粗大的杂物进行初次过滤后,就流入搅拌池。搅拌池里的固液分离机,对固体类杂物进行进一步分离。分离出来的流体状物质流入最大的罐子——厌氧发酵罐。

大约经过10至20天的发酵,沼气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它们经厌氧发酵罐上方的排气管进入一个约80立方米的储气袋里。完成发酵的液体在水压作用下,排入沼液暂储池里进行沉淀分离。

沉淀分离出来的沼液是营养非常丰富的有机肥。在水泵的作用下,抽到位于果园最高处的储液池里。储液池有许多管道直接通到每一棵柑橘树下面。只要轻轻一拧阀门,沼液就能自动流到树下。这样长出来的柑橘,无污染,无公害,卖价高。沉淀分离出来的沼碴同样是"宝贝儿"。它们是生产有机肥的上好原料,经过二次发酵后,就可以投入鱼塘。难道鱼儿会吃这些"碴碴"吗?原来沼碴撒入水中后,成为水中各种菌群的"佳肴"。这些菌群大量繁殖,又源源不断地为鱼儿提供食物。

生产出来的沼气除了满足养殖场自身取热、照明外,还通过供气管供给附近村民新居点的100余户村民。每户村民只需要支付相当于烧液化气三分之一的费用,就能满足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用气。

每年至少增收15万

修建这样一个养殖场到底需要多少投入?据王贵周介绍,如果把场地、猪舍、鱼塘建设费用,租用村民土地费用,以及修建沼气系统在内已投入了140余万元。目前,她的养殖场已发展果园400亩、鱼塘20余亩,良种母猪60余头,这是让整个系统保挂正常循环的最起码的规模。到了产出高峰期每年大约能产出商品猪3000头、晚熟柑橘600吨、水产30吨。她还高兴地向笔者透露,最费钱的沼气系统花了60万左右,而国家给了差不多一半的补贴。

当问及效益时,王贵周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再过一两年,就到了产出高峰期,即使最保守的估计,每年毛利润也在100万元以上,走循环发展的路子,至少让我每年多多收入15万,最多3年就能全部收回投入成本。

多种模式循环发展

"猪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钱多、钱多猪多",这是农技专家对王贵周"猪-沼-果"循环模式的最好诠释。而这只是江津区近来年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据该区农委负责人介绍,自2009年以来,一股"循环农业热"正在该区兴起。目前,江津区已建成像王贵周这样的大型沼气池5座,另外还有规模小一点的沼气池47869座。在循环模式上,除了"猪-沼-果"循环模式模式外,该区还形成了"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药"等循环模式。这些循环发展模式既解决了规模养殖场大量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又满足了种植对有机肥的需求,取得了沼气池里"生金",地里"取宝"的良好效果。循环发展模式已经带动该区农业走上了生态、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