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从“大粮仓”到“活力源”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2/23  

 安徽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农民、50多岁的张红伟一大早就在摆弄刚买来的三轮车。

  “种了20多年的地,开始尝到甜头了。”张红伟说,他种了8亩多玉米,往年一斤卖8角8分钱,今年由于跟淮北极速时代动物营养公司等几家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合同,卖到工厂里比市场价高出几分钱。“今年卖玉米多挣了上千块。”张红伟高兴地说,“这不,为了方便给附近的工厂送粮,特意买了这辆三轮车。”

  前不久,尝到甜头的张红伟又租种了邻居家的2亩多地。他满怀希望地说,明年光种玉米,就能收入1万多元。

  张红伟的例子,只是近年来淮北加快城市转型、推动食品工业崛起的一个例子。

  位于淮海经济区腹地的淮北市,是华东地区主要的粮、棉、果蔬、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小麦、大豆、黄牛、山羊、生猪等都列入全国或安徽省的优势农产品重点产区,素有黄淮海平原“大粮仓”之称。近年来,淮北立足于本市以及周边200公里半径内的优势农产品资源,着力引进一批发展后劲足、贡献率大、竞争力强的食品项目,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淮北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今年前10个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31元,同比增长17.4%。如今,70%以上的农民都直接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来自农业产业化的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

  此外,淮北依托农业产业化,先后引进湖南正虹、江苏雨润、天津宝迪、山东六和等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积极扶持口子酒业等具有市场潜力、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促进一批中小食品企业提高实力,形成食品产业集群。

  一个个龙头企业的入驻与兴起,还带动了农民在食品加工企业就业。

  随着凤凰山食品工业园的建设,周围的许多农民在食品工业园里找到了工作。相山区渠沟镇农民任启彬一说起当上工人的事,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在与他家只有一墙之隔的淮北极速时代动物营养有限公司当饲料操作工,月平均工资达1900元。他说,如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比以前种地的全年纯收入还要高。任启彬还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不比外面少。”

  正如淮北市委书记毕美家所说,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淮北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力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