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湖北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11/7  

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

  来源: 荆楚网

  形成一批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农产品加工“航母”,既是提升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关键措施,又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即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形成一批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县(市)。其中,形成一批具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农产品加工“航母”,既是提升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关键措施,又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湖北迈向农业强省的“瓶颈”

  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2894亿元,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3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189家,其中过10亿元的有16家(过20亿元的仅3家,分别为益海嘉里53亿元、稻花香35亿元、银丰27亿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产品知名品牌较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有限,农业的种植、养殖的比较优势尚未成为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竞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不够日益成为制约湖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一大“瓶颈”。

  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2227万吨,棉花49.9万吨,油料283万吨,淡水产品361万吨,出栏生猪3498万头,分别列全国第9、4、3、1、6位,但农林牧渔总产值、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分别仅列全国第8、9位。全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体上存在“小”(规模较小)、“同”(主业同构)、“短”(精深加工产业链条较短)、“低”(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较低)、“少”(全国知名品牌较少)、“弱”(市场竞争力较弱,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2008年全省3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个数仅占全国894家的3.7%,销售收入仅223亿元,不及河南双汇集团一家。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以及发达省份水平(近2:1)。

  因此,重新认识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在稳步扩大农业种植、养殖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航母”,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增值力,势在必行。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势在必行

  建国60年来,湖北农业虽然总体上已由温饱农业转向效益农业阶段,但目前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与工商服务业比较效益较高的矛盾、农村分散的生产经营主体与统一的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生产供给增多与消费加工转化增值有限的矛盾依然突出。在此情形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必要。

  首先,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农产品加工业一般具有产品的类同性、生产的批量性、产业的同质性和增值的有限性等特点,决定了必须走产业集中、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之路,靠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的可变成本,摊薄企业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总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其次,是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的需要。湖北过去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环节重视较多、发展较理想,而加工环节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相当数量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造成粮油、水产、畜禽等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外流,不仅不利于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拉动全省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也是保障农产品生产和市场供应的需要。

  第三,是提升农业比较效益的需要。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比较效益的关键环节。对于弱质、低效的农业而言,只有走产业化道路、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才能实现农业的高效化和现代化。

  第四,是主动应对粮油危机的需要。2009年G8农业部长级会议发出“永久性粮食危机”警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粮食危机是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输不起的战争”,粮食危机、粮食战争已悄然而至。在当前国际粮油价格高位徘徊、饥饿人口有增无减、土地等生产要素恶化、粮食供给平衡吃紧、发展生物质能源机器与人争粮等境况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跨国粮商大举海外屯田种粮、兼并收购粮油企业、控制粮食交易,纷纷抢占主要农产品产供销的“制高点”,争夺其“主导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我们应通过加快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来掌控国内粮油等主要农产品资源和市场,抵御跨国粮商的“入侵”,并在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应当辨证施治、多措并举

  可行的专项规划。要实施好“航母战略”,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就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制定,努力科学、合理、可行地规划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合工作。具体规划上,要注意制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项目规划、产业规划和地区规划,使三个规划衔接配套、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在制定农产品加工项目规划时,要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主业的行业特点、资源优势、产品及品牌状况、技术及管理水平、增值及成长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航母”核心层的龙头企业;制定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时,要依据本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工基础、市场前景、同行业市场竞争状况等,合理确定“航母”所依托的重点产业;制定农产品加工地区规划时,要依据本省功能分区、农产品种养及加工优势、供销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航母”核心层、紧密层及松散层企业的地区分布。

  完善的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的政策扶持力度。税收支持政策方面,主要是要落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税前扣除以及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金融支持政策方面,主要是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平台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的作用,为农产品加工“航母”提供充裕的信贷支持;土地支持政策方面,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用地给予政策优惠;财政支持政策方面,除了随着财力的增加应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直接的财政投入外,当务之急是要强力推进相关政策资金的有效整合工作,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真正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实行集中投入、连续投入和滚动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多方的管理举措。按照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的思路,应围绕农产品供应链、企业价值链和主体利益链进行重点扶持、深度开发、配套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通过多方管理举措促进“航母”打造。一是要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企业横向、纵向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精深加工、做响品牌,鼓励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二是要着力提升“航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质量战略、市场营销等手段,提升“航母”企业产品品牌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一个品牌成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和一个地区的象征。四是要着力配套建设农产品基地和加工园区。结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发展中介组织,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航母”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

  作者系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