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调结构 强基础 抓统筹 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5/22  

 近年来,桂阳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目标,坚持走兴工强农、拓城旺商、和谐发展之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县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农业农村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种养业齐头并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社会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县财政投入“三农”资金达3.6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5269元,同比增长12.6%。桂阳县相继荣获“全国水利建设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烤烟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紧紧依托桂阳作为全国产烟名县、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着力培育壮大烤烟、生猪、粮食、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切实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桂阳烟叶种植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近年来,桂阳紧紧围绕做优做强桂阳烤烟支柱产业,以建设现代烟草农业为目标,坚持科技兴烟不动摇,切实加大基本烟田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烤烟规模种植,县财政每年投入基本烟田建设资金5000万元以上,产业引导扶持资金600万元,桂阳烤烟产业实现了稳定可持续发展,烟叶内在质量大幅提升,相继被列为全国优质烟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全国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基地、全国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替代进口烟叶生产基地。目前有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广州中烟等20余家全国知名卷烟企业在桂阳联办基地,烟叶基地化生产和调拨率达100%。2008年,全县投入优烟开发资金8000余万元,落实优烟种植面积20.06万亩,收购烟叶60.22万担,约占全省的1/5;完成烟叶税1.0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烟农合同内售烟收入达5.3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是近十年来烟叶税完成最多、烟农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二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来抓,作为稳定大局、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工作来抓,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县粮食生产呈现出播种面积增加、品质趋优、产量提升的喜人局面。近三年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均稳定在90万亩左右,总产量保持在30万吨以上,连续4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称号。2008年省农业厅厅长程海波曾两次到桂阳调研指导工作,对桂阳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三是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抢抓国家扶持生猪养殖的机遇,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化的路子,县财政每年配套安排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生猪规模养殖场生产贷款贴息、良种引进以及养殖污染治理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生猪养殖加工项目,除享受其它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外,按县重点工程项目标准在用水、用电、道路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有力地吸引了外商投资桂阳发展生猪养殖。2008年,全县新立项在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53家,总投资5.8亿元。如新湘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在我县建设年出栏20万头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基地,现已建成两个年产6万头的种猪养殖基地,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湖南省饲养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养殖品种最优的智能化生态式规模养殖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城郊、共和、仁义梧桐、飞仙岩口、浩塘菖蒲、七里坪等6大养殖小区,拥有万头以上猪场5个、千头以上猪场80余个,年出栏生猪80万头以上,我县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经验做法被《湖南日报》头版头条重点推介,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四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启动建设了投资5亿元的10万亩桉树开发、投资3600万元年产2万吨珍稀食用菌加工、投资2500万元年产2000吨金银花饮料加工、投资过千万元的太和辣业易拉罐包装生产线和阳山湖生态农业园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扶持发展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涌现出新湘农、济草堂药业、盛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欧阳海现代水产等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全县初步形成了桂阳烤烟、生猪养殖、高效渔业、优质水果、名贵中药材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6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了20万亩优质烟、40万亩优质稻、120万头生猪、10万亩优质水果、8万亩优质药材、1万亩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6家,其中省级2家,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3家,龙头企业联结基地52万亩,带动农户17万户,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增收过亿元。

  二、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大向上立项争资和财政配套力度,切实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治县安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切实加大向上立项争资和财政配套力度,并将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起来,实行统一规划、捆绑使用、集中投入。近年来,全县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近2亿元,启动实施各类水利工程3万余处,治理病险水库100余座,改善基本烟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8万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开发和国土整理项目400余个,桂阳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做法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相继被评为“郴州市郴江杯水利建设一等奖”、“全省水利建设十强县”和“全国水利建设百强县”。二是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牢固树立交通先行意识,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桂阳科学跨越、率先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抢抓中央、省、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扶持资金。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亿元,改造通乡公路530.7公里,硬化通乡公路268公里、通村公路720公里。目前,全县39个乡镇全部通水泥路或柏油路,506个行政村(居委会)有308个通上水泥路,力争2010年全县100%的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坚持以“三清六改一化”(清垃圾、清路障、清空心房,改水、改路、改电、改厨、改栏、改厕,以广播电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农村信息化)为载体,大力整治农村“脏、乱、差”,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近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其中县财政安排奖励扶持资金2000万元),重点建设了79个示范村和200个整理村,共拆除废旧房屋2566间29850平方米,改水18466户、改厕15570户、改房52900户、硬化村内道路395公里,建成垃圾池374座、休闲广场93个、沼气池2000余座;新建和改造农家店97家,涌现了城郊乡火田村、柏树村、浩塘乡菖蒲村、方元镇岭背村、仁义镇梧桐村、正和乡阳山村等一大批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典型示范村。桂阳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2008年12月5日,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并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公共事业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在全县规划建设了“一园六区”22平方公里大工业园区,其中在乡镇建设了共和轻工制造工业小区、芙蓉食品工业小区、燕山建材工业小区、舂陵矿产品加工小区,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000万元以上,切实增强园区产业承接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目前,全县“一园六区”共聚集规模工业企业65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有效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县城、小城镇和行政村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全县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重点、流峰镇为次中心的南北两个经济圈”和“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的城镇发展格局。2008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0.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流峰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二是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建设。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切实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2008年,投资3200万元改造维修农村中小学校舍7.36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合格学校5所,合并乡镇中学与中心校11所,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6000万以上,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000万元,化解“普九”债务4000万元,“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投资3000余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7所,农村卫生服务室367个,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我县被评为“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集体”;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乡乡能上网”信息化工程35个,完成农村县乡联网用户2.48万户,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93个。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率先在郴州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08年,全县共有低保对象4.15万人,支出资金420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37万人,支出2060万元。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完善补偿、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四位一体”生活保障体系。2008年全县共有1.2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保障,累计筹集保障资金7.2亿元。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全县53.2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同时,按照“政府统筹、财政出资、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模式,为全县18万户农户办理了统一财产保险,有效增强了农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2008年共发放各类涉农补贴1.58亿元。

  四、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保障,努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稳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相继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农村组织活动场所153个,极级组织办公条件明显改善。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经费1098万元,确保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着力建立经济利益和政治待遇导向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经费600万元,努力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在职村干部工资每月达200元以上,退职村干部工资每月达60元左右,并每年从公务员招录指标中单列一定指标用于招收在职优秀村干部,努力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政府引导,在示范村和整理村选举产生了以农村“五老一青”(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模范、老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为主要成员的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专门负责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诸如资金筹集、投工投劳、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协调、监督和管理,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形成了农民为主体、以村民自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三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以村级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监督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被中纪委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全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作者系郴州桂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