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2009中国粮食形势处于高度安全状态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3/29 |
|
2008是名副其实的“危机年”。在诸多危机中,对粮食危机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性,中国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虽能够对世界粮价危机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可能“独善其身”。
一、 2008年国际粮食形势 2008年上半年世界范围内的粮价高企让人们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不再只是高呼“狼来了”,粮食危机确实来了。根据世行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食均价上涨超过45%,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小麦(资讯,行情)价格涨幅超过140%,稻米价格涨幅超过80%。2008年5月国际大米价格首次达到了1050美元/吨的20年来最高点。对包括亚洲在内的许多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而言,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威胁到了生存,无疑是比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为严重。上半年暴涨的粮价引发了海地、孟加拉、墨西哥、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印尼和科特迪瓦等几十个国家的抗议和骚乱。甚至在美国和香港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也出现了抢购大米的风潮。美国的大零售商们曾一度设置大米的购买上限,而这是二战以来的首次。 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下半年粮食丰产的情势下,国际市场粮价开始回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投机资金在股市、金融、能源期货市场炒作大幅降低,加速了下半年国际粮价的下跌。根据IMF的研究,虑到粮食生产自身的规律,往往粮食价格周期平均在3年左右,但是国际大米价格从2008年5月份的1050美元/吨迅速降至年底的500-550美元/吨,降幅达40%,可见2008年上半年粮价上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投机因素。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油价的一路下滑也带动了粮价的下跌。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的高点一路走低,曾一度下探至35美元/桶,美林、高盛等银行预测油价仍将进一步下行。同时,受2008年上半年大米价格快速上涨的刺激,一些国家增加了水稻的种植面积。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显示,2008/200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4.346亿吨,比上年度实际产量高出350万吨。此外,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消费超过全球小麦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小麦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尤其是亚洲地区。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也是下半年粮价下跌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米价的下跌,曾是国际高企的米价中一块“洼地”的中国国内米价与国际米价已几乎持平。 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久前指出,尽管粮食危机目前不再是媒体报道的头条新闻,但它并未“走远”。世行行长佐利克2008年10月份亦指出:“在发达国家的人们主要关注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人忘了一场"人的危机"正迅速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它将穷人推到了生存的边缘。金融危机只会使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保护最脆弱群体免受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二、 2009年中国粮食安全国际环境分析 首先,金融危机的深化使世界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据世行统计,2008年世界营养不良人口增加了4400万,总数达到9.67亿。联合国粮农组织贸易和市场部负责谷物的政府间小组负责人阿巴桑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这场金融危机的背后隐藏着更为严重的粮食危机。金融危机可能会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在生产方面,由于目前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如美国、一些欧洲国家等出现了信贷紧缩,这使粮食生产者无法像以前那样容易得到生产所需要的贷款,这会影响2009年度粮食作物的种植,给粮食生产前景增加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消费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全球贸易将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发展中国家的侨汇收入也将出现下降。受此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和农民生计均将受到威胁。经济疲软会减少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增加对粮食的消费。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粮食供需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 其二,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报告,2007-2008年度世界库存量与使用量的比值大米为24.7%,小麦为22.3%,粗粮仅为16.4%,均显著低于5年前的水平。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总量已经下跌到3.09亿吨,仅仅相当于54天的全球消费量,而1999年全球粮食储备水平相当于115天的全球消费量。衡量粮食安全重要指标的存储与消费比率已由2006-2007年的20.7%降低到2007-2008年的19.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2008年的世界粮食产量能有所增长,各国将会首先补充粮食库存,因此,并不会迅速缓解粮食供求紧张的形势。 其三,美元的较大幅度贬值。自2001年以来,美元的贬值一直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2008年国际粮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美元的贬值。考虑到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继续贬值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其四,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将会向粮食价格传导。粮食生产需要消费大量的化肥、石油等物资。虽然2008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是有理由相信,这种下跌是短期现象,长期来看能源与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仍将上涨。 其五,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粮食生产收到严重威胁。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到2020年全球农业产量预计降低16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受的影响会更大。2008年澳大利亚和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面积干旱已使得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2008年我国北方地区也遭受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旱情。 其六,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直接的粮食消费越来越多的转向了间接的粮食消费,人们以间接的方式更快地消耗粮食,肉、蛋、奶和粮食加工品等的消费比重开始快速增加。近年来,这一趋势在亚洲和拉美的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凸显。生长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1公斤鸡肉大约需要2公斤谷物饲料。去年,全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粮食达7.6亿吨。粮食除饲料之外的另一大用途是酿酒,例如在中国,生产1公斤普通白酒大约需要粮食2-3公斤,而酿造1公斤茅台或五粮液(000858,股吧)这样的高档白酒则需要消耗近5公斤粮食。 三、 2009年中国粮食形势的中国国情 第一,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政策对稳国内粮价起到根本性的稳定作用。中国长期以来强调的是粮食的自给自足。目前除了很小份额的高品质粮食产品外,中国粮食消费的90%以上来自于国内生产。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4月份到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表示,目前中国粮食储备为1.5-2亿吨,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出一倍,中国有能力养活自己。在访问老挝时,温总理再次表示中国大米库存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到5000万吨,中国的大米主要依靠自己,而全球大米市场的供应量不及中国大米供应量的一成。总体来看,中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库存充裕,库存量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 第二,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获得丰收,粮食供求形势进一步得到改善。200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5.25亿吨,比2007年增长4.7%,成为历史上第5个高产年。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7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除大豆(资讯,行情)外的进口量均有所下降。不考虑大豆,2007年我国全年粮食出口大于粮食进口,粮食净出口831万吨,增长2.4倍。从粮食的品种上来看,小麦、玉米(资讯,行情)的产大于需,稻谷产需平衡。2007年中国稻谷和大米的进口均价上涨16.7%,小麦上涨达到47.2%,但是由于国内在稻谷、小麦上的对外依存度较低,国际粮价的上涨对国内的影响效果不大,稻谷、小麦2008年年初的价格涨幅均低于10%。 中国粮食品种中进口量最大的,也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最大的是大豆,国内目前的大豆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自2003年以来,大豆的进口量增长了2倍,目前国内的进口大豆占到了市场份额的80%左右。大豆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幅涨价,直接推动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上涨。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08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082万吨,超过2007年全年的进口量,增长25.6%,进口大豆对国内农业的冲击效应明显。因此,关注国内粮食价格的变动,应该重点关注大豆的价格。 第三,国内的粮食政策环境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中国,粮食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生产,而是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政治任务来抓。多少年来,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确保粮食生产。从这一点上说,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的执政党对粮食生产看的如此之重。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明确提出要死保18亿亩耕地不减。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政府不断推出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多方激励性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2008年10月19日,国务院作出了2009年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力度,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决定。 综上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在短期内如果不发生大的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在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强有力调控措施下,从2008年我国粮食市场变化及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状况看,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形势将呈稳中有升的态势,2009年中国粮食为高度安全状态。但正如高盛公司所预言的,世界的下一个危机将不是银行系统,也不是石油价格以及金属与矿石领域,而是农产品(000061,股吧)危机。“那些认为21世纪头十年的问题将以信贷开始并以信贷告终的人,也许还会受到猛烈的震动。可悲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大豆孕育的冲击可能比次贷更可怕的世界”(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2月21日)。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无近忧但需远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