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瞭望文章农民收入“翻番”是政策底线 | |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10/21 | |
|
|
“翻番”意味着未来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在6%左右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从事经济体制及战略研究的常修泽教授指出,之前中央曾对两个经济指标倍增提出过明确的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GDP和人均纯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GDP是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分享的,我国目前18934元的人均GDP额,只是一个总量均分概念,不能反映城乡收入差距;而人均纯收入则只限于居民,不涉及政府和企业部分。 我国农业人口多达7.275亿,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4140元,与城镇人均收入相差近万元,城乡收入差距之比达到30年最大值3.33:1——这些数字提醒人们,中国要发展,亟须破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增收难题,而在发展目标中量化其增长指标,则最具政策约束力。 量化2020年农民收入 “2020年农民收入翻番”到底是多少?常修泽教授认为有两种算法。 第一种计算不考虑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这个相对简单,只需要把2008年农民的收入值乘以2就是。 由于2008年尚未结束,相关数据也尚未统计结束,因此我们可以以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简单计算。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4140元,增幅是9.5%(扣除物价指数后),今年农业形势不错,若以2007年增幅计算,今年农民收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翻一番,则我国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应该是9000元~10000元。 第二种算法则是加进物价变动因素后的收入计算。因为未来12年的物价变动情况无法准确预知,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利用此前的年均通胀率进行计算;二是以未来预估通胀率进行计算。相对于使用经验数据的算法,这种建立在对当前和未来国内外经济现实和政策预判基础上的计算,应该更具现实参考性。分析人士多认为2000~2020年间我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在3%~4%左右。若以此预测,2020年我国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应该在12000元到15000元之间。 当然,由于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上述计算只是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区间,而不可能完全精确。 平均增速6%的深意 农民收入12年翻一番,计算后可知相当于每年增长6%左右。回顾之前的数据可知,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34元,2007年达到4140元,是1978年的7.34倍,年平均增幅为7.1%。还有一个数据,1997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090元,到2007年为4140元,基本是在10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10年内平均的增速也是7.1%。 为何未来12年的农民增收目标与此前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速”?对此常教授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收入增长的的规律是,收入的基数越大,增长就越困难。其二,农村居民的收入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未来12年间的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其三,中央的规划一般是留有余地的,计划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不能制定“翘脚计划”,不能绷得太紧,可以说,6%的年均增速是一个底线目标,中央制定这样的目标是有把握实现的。考虑到这三点,常教授总结道:“我认为,中央制定6%的年均增速计划是可行的。” 城乡收入差距仍会较大 9月时本刊曾对“持续惠农政策下城乡差距为何仍在扩大”进行了分析报道,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下一步农村改革目标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又将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常教授认为对此应从两方面看:一是对农民收入进行纵向比较。农民收入翻番,就收入的绝对值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农村的物质基础、农民的生存发展条件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农民在温饱之上的需求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满足,比如素质的提升、精神的满足,这会对农民的心理安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二是进行城乡间横向比较。由于基数的差距,即使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同样6%的增速,202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也将比现在扩大一倍,达到近两万元,实际购买力的差距也将明显拉大。 要解决好城乡矛盾的问题,政府就不仅仅应该考虑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应该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要求,从农村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养老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好农村的基础保障建设,以此缓解城乡发展失衡的矛盾。 发展是一个整体,哪一部分落后都会影响经济的整体成长。常教授说:“关键是将短板补长,而非削长就短。我认为,这个补短的过程是长期的,在一段时间内有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持续的政策弥补之缩短之。”(文/张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