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现代农业在陕北大有希望 具有独特优势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7/28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陕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尤其是能源化工产业的强劲崛起,正在推动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加速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方针,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特有的区域优势,陕北正在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最有潜力和最有希望的地区。

  一、陕北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独特优势

  发展现代农业,核心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多个方面都有基本要求,陕北农业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方面优势。

  (一)广阔的土地资源。目前,全省人均耕地面积1.3亩,而延安为4.5亩,榆林为5.6亩,数倍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大规模集约经营土地的先天优势,特别是在长城沿线风沙区,土地平坦,水利条件良好,非常适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产业化开发条件十分优越。

  (二)独特的光热资源。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100小时,延安为2300—2700小时,而榆林更高达2600-2900小时,光资源为全省之冠,远高于关中的2200小时和陕南的1700小时。陕北地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雨热同步,加上丰富的光照条件,植物光合作用充分,非常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农产品品质独特。

  (三)雄厚的经济基础。现代农业大投入,高产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求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崛起为公共财政与民间资本积极投入现代农业夯实了基础。2007年,榆林和延安两市实现GDP1160亿元,财政收入335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21.1%和38.9%,而人口只占全省的14.8%,人均财力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是关中的2.8倍,是陕南的10.3倍。2006年榆林财政支农资金达11亿元,延安达到6亿元。充沛的民间资本也正在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加速渗透,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

  (四)明显的后发优势。陕北现代农业起步晚,但依托强劲的经济后盾,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地区走过的曲折之路,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经验,博采众家之长,实现高点定位、一步到位。特别是近年设施农业的高标准迅猛发展,玉米、马铃薯单产创造全国纪录,已经充分体现了陕北农业的后发优势。

  (五)优越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陕北形成了以杂粮和草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物质投入少,生产水平低,但从另一角度看,也因此形成了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施用少,环境污染小,生态相对优越的发展条件,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陕北农业特色资源丰富,榆林的耕地面积、光热资源、马铃薯产业规模等23项农业资源居全省第一,延安以洛川为核心的苹果产业发展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在全国有重要影响。

  可以看得出,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光热资源奠定了陕北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为陕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加上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明显的后发优势,陕北完全可能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热土。

  二、陕北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定位

  陕北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多样,今后几年,应抓住几个基础好、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产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

  (一)着力打造以设施栽培为主的“大漠蔬菜”品牌。先进设施的广泛应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陕北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有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土地平坦,便于规模开发;二是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蔬菜品质好;三是交通便利,物流发达,市场化程度高;四是县域经济实力强劲,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大。目前,该区蔬菜面积已有40万亩,但以露地菜为主,设施蔬菜仅占7%左右。下一步要坚持数量与质量扩张并举,以3-5年内蔬菜面积翻番为基本目标,以发展设施蔬菜为主要内容,力争形成100万亩沙漠蔬菜产业优势区,其中以日光温室和拱棚为主的设施蔬菜达到50万亩,打响“大漠蔬菜”品牌。

  (二)不断提升以山地苹果为主的黄土高原农业品牌。在陕北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地土层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加上果树种植起步相对较晚,土壤有机肥力水平较高,生产的山地苹果色泽好,甜度高,风味浓郁,耐贮运,已逐步被市场认可和追捧,成为陕西果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该区可利用山地面积广阔,可以考虑以宝塔、安塞、志丹为核心,新建100万亩优质山地苹果产业带。

  (三)发展壮大以白绒山羊为主的陕北羊业品牌。养羊业一直是陕北的传统优势产业,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舍饲羊成为陕北羊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模式,推动了羊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型,加上白绒山羊这一独有品牌和退耕还林还草形成的广阔草地资源,具备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础,现有存栏400万只,出栏300万只,今后3-5年以陕北北部的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吴起等县为重点,以规模养殖大户为支撑,以扩大规模和提高水平为主要方向,集中发展,努力达到存栏600万只,出栏500万只的产业规模,饲养规模突破千万只大关。

  (四)积极将生猪产业培育为陕北又一优势畜牧业品牌。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研究陕北农业的优势一直聚集在羊、薯、杂等传统产业上,而生猪产业却在悄然崛起,榆阳区已成为全省生猪第一大县,由民营资本投资的万头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上规模不断扩大的果业和蔬菜业对有机肥源的迫切需求,生猪产业完全可能成为陕北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考虑到生猪产业繁殖系数高、出栏周期短、产业化程度高等自身特点,在不长的时间超越羊产业都有可能。目前,陕北苹果面积250万亩,按照省上一亩园三头猪的果畜结合发展思路,就有发展生猪750万头的空间,在长城沿线还有100万亩玉米可就地转化,发展生猪200万头,加上现有基础,陕北具备建设千万头生猪基地的潜质。

  (五)努力做大做强陕北马铃薯品牌。陕北是全国马铃薯五大优势产区之一,全省60%的马铃薯在陕北,而陕北70%的面积又集中在长城沿线,前已论及,这一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以这一区域为中心,建设300万亩现代化马铃薯产业基地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与全国最为出名的定西马铃薯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在产业化水平上,今后重点要发展产后的贮、运、加、销环节,争取发展1-2个大型的马铃薯产业集团,并切实加大品牌创建与宣传力度,以此实现陕北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