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果蔬损耗惊人 我国亟待建立保鲜物流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8/6/24  

 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对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的损失浪费率仍然十分惊人。

  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加强对果蔬保鲜业的扶持、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

  每年水果蔬菜损失率高达三成

  天津市武清区巨龙蔬菜产销合作社是武清区蔬菜销量最大的企业。合作社经理郑起凤说,公司从4月15日正式向广东省市场运输香菜、菠菜、芹菜等品种蔬菜,每天发100吨菜,一年下来总运量超过两万吨。其中90%以上的蔬菜用大吨位高栏车运输,保鲜方式就是棉被加塑料布,只有不到10%的运量通过冷藏车运输,时间也基本集中在每年的三伏季节。不过,她在常年运输中摸索出一套保鲜技巧,可以用载重50吨的简易高栏车运输鲜菜,多拉快跑,经过50多个小时到广州,损耗率可以控制在10%。

  记者在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的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在部分蔬菜批发市场,随处可见一堆堆挑拣出来的腐烂蔬菜。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河北省青县菜农刘振坤告诉记者,冬天时候村里的菜农种大白菜,都是用土法储存,腐烂是很正常的。一颗白菜从地里拔出来到最后上桌,至少要掰去1/3。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其中,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吨,蔬菜总产量为5.6亿吨,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物流。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休专家修德仁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种植业开始向优势地区集中,但由于保鲜技术不过硬、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各个果蔬主产区普遍陷入了产品储不进、运不出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果菜白白烂掉,农民无奈之下只能地产地销、季产季销,严重影响了产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这种尴尬格局至今没有打破。

  冷链保鲜不足导致果菜失去巨大增值空间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最佳质量,包括全面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部副主任张平博士说,果蔬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要保证果蔬的质量,从产到销需有三个重要步骤:一是栽培的过程,农户在果蔬的培育环节重视质量,产品就不容易烂;二是基础包装、低温物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对果蔬进行分选和监测,对产品进行优劣鉴别。一般来说,质量差的果蔬应就地加工,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都运输上车,鱼龙混杂导致损耗率上升;三是保持质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货架期,要求有冷库储藏、冰柜销售等较好的贮藏条件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市场的供应时间和范围。目前,发达国家超市的水果蔬菜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冷链设备设施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种预冷设备都能生产,并在向无氟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中冷藏汽车发展势头不错,各地冷藏库建设速度也很快。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设备制造门类齐全,但我国冷链在果蔬中的应用比例却很低。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预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方面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已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方式,但绝大多数果菜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预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菜失去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应加大对现代农业保鲜物流产业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冷链保鲜物流的发展,各地已经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和蔬菜品种,给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副主任马岩松认为,现代保鲜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农村种植面积较大的白蒜薹为例,1995年全国蒜薹的种植面积只有200多万亩,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蒜薹保鲜水平的快速提高,国内种蒜农民一亩地普遍增加了三四百元的产后收益,2007年由于市场行情好,一斤蒜薹比往年甚至能多挣近一元钱,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我国大蒜种植面积10多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倍,并显著促进了大蒜的出口,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大蒜产量和出口量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蒜薹总产20多亿斤,冷藏量达到了12亿斤,60%实现了冷藏,在所有蔬菜品种中,蒜薹的冷藏储量和比例都是最大的。

  有关专家分析并建议,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应从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

  在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果蔬的贮藏保鲜业扶持和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重产前轻产后”,从田间到市场缺乏完整建设,缺乏保鲜这一重要环节,农产品从田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无法解决产地与销地的供求不均衡问题,农产品大量损失,影响农民增收,导致不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没有市场优势。

  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冷链”运输系统。我国应尽快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设施、运输冷藏设施、保鲜包装材料的建设和开发水平,对现有各地城镇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目前农产品保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属于公益性质,但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性研究、新型产品创新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受到影响。